味。
这一期特刊在欧美极其受欢迎,上面不仅有陈麟风的采访内容,也有jk罗琳的专访。
“陈是我见过的,最具有天赋的天才作家。
在这一点上,我不能和他比。
你们也知道,我在发布之前,穷困潦倒,《哈利波特》发售之后,我的生活才好起来。
而陈不一样,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给杂志社投稿了,我记得没错的,是不到10岁?
这就使得我们两个人,不管是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剧情、想象、节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相同的是,我们两个人都致力于让读者喜欢上我们的书,这一点我觉得大家目标是一样的……
……对于陈本人,我认为他的未来更加宽广。
他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就正常人来说,都还没到创作的最巅峰。
我认为他能走的更远,去看看我也不曾见过的风景……”
这是jk罗琳在专访中,对于陈的评价。
再结合着陈对于jk罗琳的看法,两人不约而同的对对方表达了欣赏的态度。
西方虽然没有伯牙子期这个典故,然也是有知音这个说法的。
欧美的一众媒体疯狂的炒作,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作家,都表现出了豁达、雅量的一面。
这太美好了。
有时候媒体就喜欢营销这种,惺惺相惜的名人组合。
尤其是两个名人背后都站有大资本作为榜首的时候。
欧美的读者们,尤其是本有点对立的两人粉丝,更是对对家好感大增。
这成了一场口碑营销的大秀。
而东亚地区,不仅有时代杂志,还有当时参与采访的本地媒体。
“陈立志成为当代的流行天王,新一代迈克尔杰克逊!”
“《诡秘之主》将成为新的全球流行文化代表?”
“当代最强的两位通俗作家,jk罗琳与陈,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
“《诡秘之主》或将开启影视化改编,有望达成《哈利波特》系列的票房奇迹。”
“……”
《华青报》《人民文学》《联合早报》等参与采访的媒体,很快便放出了相关的报道文章。
央视华语频道晚上黄金时分,将整个采访视频放出,热度达到了顶峰。
比之其他媒体着重于报道,陈麟风和jk罗琳的对比,央视这边则多了后半段,陈麟风对于国内网文,以及未来文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文学界一片哗然。
“网文那是什么东西,竟然也能代表华夏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陈还是太年轻了,网文作为一点营养没有的快餐文学,他一个年轻人喜欢看,还算正常,但他不该这么说。”
“陈麟风他不是什么没名气的小年轻,他是国内目前最具名望的作家,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来。”
“……”
当然,文学界没落不是一天两天了,大众并不是很在乎他们说什么。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