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直播,从5号就开始了。
5号当天,莫岩从国内出发,到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莫岩的随行人员,主要是家人、9位作品翻译家、好友和出版方等。
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作家,平时接触最多的人。
媒体记者是不算在内的。
随行的媒体有不少,其中就有v站的记者。
他们想辙加入队伍,其实也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当时5号的落地欢迎仪式,在v站就有一个简短的直播。
随后,各种剪辑视频,在v站都有不错的推流,尤其是知识区,关注的人不少。
随后,官方直播间每次放出相应的直播内容,都有不少网友观看。
6号,是相关的媒体发布会。
在这里,v站给配了一个实时翻译,在后台给翻译外语。
从这里开始,从其他地方闻讯赶来的网友们,就越来越多了。
没办法,v站这里搞的比央视的官方新闻还全,有点网媒倒逼官媒的意思。
而到了7号,也就是今天,观看的网友就更多了。
不光有本就关注莫岩诺贝尔之行的网友,还有刚看完金鸡奖,顺便看看接下来直播的网友。
这个时间点也正好,莫岩正好在今天,站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
一开始还好,总归是忆苦思甜,讲述一下自己写作的想法,和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
但逐渐的,有的人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尤其说到其饥饿的童年经历,如饿的吃煤球等内容。
“真有这么惨?”
“不清楚,听说当初确实很惨,应该是真的吧?”
“煤块那么硬,怎么可能咬得动。”
“等你饿的时候,什么都能吃下去。”
“……”
弹幕很快变成乱斗。
觉得是真的人,以及感觉太夸张,认为是假的人,弹幕大体分成两派开始战斗起来。
不过毕竟v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就算有质疑,自己也不确定。
演讲直播也就这么过去了。
陈麟风和刘茜茜回家的比较早,也在网上看到了这段内容。
刘茜茜不解道,“当时真是这样的吗?”
陈麟风摇摇头,“具体情况没有经历过,我也不知道。”
“但我看过陆遥和莫岩两个人关于饥饿的描写。”
陈麟风从脑海中挑出段落,然后复述道,“我在城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要是碰巧能找到几个野雀蛋,那对我来说真是像从地上挖出元宝一样高兴……”
“我那点单衣薄裳,在寒风中立刻变得像纸一样不济事了,浑身冷的都成了一团,而且肚子越饿,身上也就越感觉冷。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忙着穿棉衣,我的棉衣要到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才敢上身。”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