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调戏自己老婆比较有意思。
茜茜真是太可爱了。
9日,事件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发酵开来。
因为诺贝尔委员会官方,对外公开发表了看法。
他们话说的倒敞亮。
“对于最近的一些舆论,我们也有所了解,chen是否在提名名单中,鉴于相关保密原则,不好多说。
但对于chen拒绝提名、或是拒绝领奖的相关言论,委员会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事实上,奖项的发放,并不由其本人决定……”
总结起来就是,我发我的,你领不领是你的事。
有个性的不止你一个,我们诺贝尔奖不会因此降低逼格。
也算是符合他们的一贯做法了。
不过舆论界的规律,一件事如果只有一方在自顾自的表演,是不会有长久热度的。
而一旦变成有来有回,就不一样了。
诺贝尔委员会这么一回复,等于是使事件变得有来有回。
因此,更加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兴趣。
再加上此前不少媒体挖出的料,类似博彩赔率以及华国某档早年谈话节目的新闻等。
诸多信息叠加起来,足以发布一则深度的新闻报道了。
众多著名的大报、媒体,也重视起这条新闻来,不再是一条简讯就打发掉了。
“拒绝诺贝尔不是一个好主意,未来的chen,一定会为他今天所做的决定而感到后悔。”
——《泰晤士报》
“从种种消息中可以看出,chen的爱国情怀,促使他做出了拒绝诺贝尔提名的决定,这是来自东方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利,还是某种洗脑?”
——《纽约时报》
“对于某些人来说,诺贝尔文学奖一年一次评一人,太少了,一辈子都不够等;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奖项发的又太多了,这样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又如何能代表他的一生?”
——《洛杉矶时报》
“……”
这里面,洛杉矶时报对陈麟风的评价最高。
报道中列举了他目前所做出的成就,包括文学、编剧、导演、表演、配乐等各个方面。
认为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chen会是几十年才出一个的文娱巨星。
没有诺贝尔,也照样是时代的巨人。
因此不是区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能涵盖的了的。
夸的有模有样的。
这里面有没有华纳的充值,不太好说。
此后,不少其他国家的媒体,开始转载或者沿用《洛杉矶时报》中的说法。
像是《朝日新闻》《朝鲜日报》《海峡时报》《联合早报》等。
就十分热衷于在《洛杉矶时报》那一片报道上的基础上,继续添油加醋。
包括国内的一些大报,也转载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