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公知肯定是随着西方的这一套说法。
很奇妙的一点是。
就如当年,左右派都觉得《她》写的是自己想要的内容。
如今,则呈现出,东西方都觉得《她》是不错的一本书。
节目主持人哈里特吉尔伯特问及《她》,当然也是西方视角的。
“《她》是你在15岁左右,对未来社会的畅想,如今已经24了,到现在有没有新的想法呢?”
“当然有,而且现在见的多了,可能不会再局限于华国自身。”
哈里特颇有些期待的问道,“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世界可能在走向保守、撕裂、荒诞中,但又保留着一丝希望吧。”
陈麟风没有提这一丝希望是谁,这些天的言论有点擦边,现在还是收着点比较好。
反正也不会是老美,剩下的那些国家中,是哪个?
那可真难猜呢。
哈里特再问,“你对世界是悲观的?从《她》中就能看的出来,你好像不太看好未来的社会发展。”
“倒也不是,只是一个阶段吧,世界是发展的。”
陈麟风道,“繁荣一定是从废墟中建立,经历过不美好,大家才会追求更好的。”
……
“chen,从最早的《生死簿》,到如今的《诡秘之主》,每一本书的风格、题材,都有不小的变化,你是怎么保持长久以来的创新呢?”
“或许是我现在还很年轻吧,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哈里特大笑,“哈哈,来到这个节目的人中,有很多著名作家,乃至大师级人物,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
陈麟风耸了耸肩,“想必这就是你们请我来的原因吧。”
“chen,我觉得你的性格很奇妙,有如刚才的自信,又有着华国人的谦虚,此外,对未来的看法也是悲观中带着些许希望,你不觉得这很矛盾吗?”
“辩证的看待问题,对立和统一,我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不要太极端。”
哈里特艰难的理解了这几个词汇,然后惊讶道,“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论?”
陈麟风平静道,“是啊,我们高中必学的。”
哈里特咽了咽口水,这是能播的吗?
时间已经来到后半程,他索性转移话题,来到节目给chen准备的惊喜环节。
“chen,你知道,我们节目邀请过很多大师级的作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布克奖的获奖者。”
“是的,我知道,刚才你提到过。”陈麟风笑了笑,“其实我也算其中之一,我还拿到过布克奖呢,虽然只是国际版。”
“哈哈,谁叫你不是英国公民呢,其实我觉得你值得一个真正的布克奖。”
哈里特又笑了起来。
但他紧接着就想到自己要说出的内容。
“chen,我要说的是,就在上一次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的,就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莱齐奥先生。”
“当时他在节目中说,他和几位朋友,有意推荐你加入到诺贝尔的评选行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