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懂事(2 / 4)

sp;  江文咳了一声,开始说出自己的见解,

    “剧本中设置有一个神父,这个我明白你们的用意,生命在大灾面前如此脆弱,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宗教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所有想要有所作为的电影,都在探讨深刻的命题。

    但晓刚探讨的太浅了,至少我从你的描述中没有听到。”

    “是啊,”陈麟风接口道,“一部电影想要足够深入人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内核。”

    “饥寒交迫之下,人命如同草芥,说死就死,主视角的‘老东家’,他的一切亲近之人逐渐失去,家人、故乡、财富、希望一点点离去。

    在不断失去的过程中,人要怎么坚持,要靠什么继续生活?

    最终老东家遇到了一个死了母亲的小女孩,终止了自毁的念头,但这只是活着,不是生活。

    我想老东家在未来,在故事结束之后,一定是继续生活下去了,但这些观众看不到。”

    “小陈说的没错,电影必须要有精神主旨,不能只是出于展示历史这个目的,这样很好,但还不够好。”江文表情严肃的强调。

    他在这方面一向是不缺的,甚至过于充足了。

    典型就像《太阳照常升起》,已经充足到常人看不懂的程度。

    而冯晓刚则是另一个极端,电影比较空洞,有的时候只有私货,没有思想。

    陈麟风为了好说明,举了个例子,“想想《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在里面塞了不少关于人性。人道和生存意义的探讨,片中的人物,都在不断诘问生命的价值。

    放在《1942》这里,老东家不断遇到让人悲伤绝望的事,他难道不会有想法吗?

    哪怕再朴素,再浅显,也是其精神所在。

    同样,拴柱被鬼子杀死,他为什么会走向这样的结局,此前他一定是有了想法,才会不愿意配合鬼子兵。”

    陈麟风将故事中的几个人物一一点评了一遍。

    大概都是那个问题,这些人只遇事,而少有情感表达。

    有时候不用过多,关键时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整个故事以及氛围就不一样了。

    其实他刚才说到老东家的时候,联想到了《漫长的季节》中的王响。

    同样是面对着不断地失去,也是因为一个孩子,放弃了自毁的念头。

    但剧中一直在描述的那个“向前看,别回头”,其实就是王响的思考,也是导演给出的答案。

    这个答案,体现在此前很多人物身上。

    也因此,整部剧显得厚重感十足。

    冯晓刚静静地听着对方分析,还有江文不时的附和补充,心中有些苦涩。

    他本来是抱有很大的野心的,没想到在剧本阶段,就被挑出了这么多问题。

    难道我真的比这些拿过奖的导演,差的很多?

    不过对方毕竟是连续在国际上拿奖的编剧大家,冯晓刚能听得进陈麟风的意见。

    他一边点头,一边在心里记,后来干脆用手机录音,把这些意见记下来。

    最后,聊完这些剧本的问题。

    陈麟风则说起了别的。

    “冯导

最新小说: 反派怨我剧本差,被迫来摆摊救驾 六个阴鸷反派沦陷后,女配跑路了 全员读心:公主殿下又来吃瓜了 美艳女总逼我闪婚,身份曝光后全球疯了 失业后,被宝藏女孩捡回家 通灵真千金发疯后,创飞满朝文武 每日情报:从送相亲对象进派出所开始 缮缘:古籍修复师和她的奸臣夫君 成为猛虎,开局逃出动物园 暗恋,是胆小鬼的最强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