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让孩童识字的启蒙读物,如何?”
“善哉!”扶苏的眼底已经异彩飞扬。
他之前本就是儒家门生,对儒家有着异样的情感,哪怕时至今日,他否定儒家的更多是一些政见,比如重推分封制和以仁政治国。
经历了这么多,扶苏已经能理解他的父皇了。
可这并不代表儒家就一无是处了。
赵凌扫了淳于越他们一眼,道:“三位也看看,以这两本书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让其识字,可好?”
扶苏起身,将两本书亲手交给淳于越。
淳于越与他始终是师徒,以扶苏的秉性,无论淳于越怎么对他,他对淳于越始终充满了敬意。
淳于越接过书,一时间有些迷茫。
孔鲋才离开咸阳,最近诸子百家的门生都来到了常奉府,这让他都觉得秦武帝对他们儒家并不是真心的。
那一块大饼不过是画给他们看的,他甚至觉得秦武帝并不打算以儒家的典籍去教化百姓。
扶苏解释道:“陛下打算以这两本书来教化百姓,淳于仆射意下如何?”
淳于越翻开《三字经》,便看到开篇的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他双目之中瞬间绽放光芒,抬起头看了赵凌一眼。
两人对视,赵凌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看下去。
人之初,性本善。
源自《孟子·告子上》的“性善说”,认为人天生具备仁义礼智的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与孟子不同的是,荀子主张“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而《三字经》更偏向孟子思想。
淳于越看得脸上满是笑容。
叔孙通和伏生则是两人捧着《弟子规》看了起来。
“彩!彩!彩!”
淳于越已经看得颅内高潮了,连连喝彩。
叔孙通和伏生也是看得呼吸急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叔孙通和伏生都看的呼吸急促了。
孔子、孟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但在秦朝可不是这样的。
儒家门生奉两位为圣人,但始皇帝承认了吗?
《弟子规》开篇六个字,已经等同秦武帝承认孔孟圣人的地位,同样承认了儒家的地位。
后面的内容皆与孔孟思想相通。
三人就站在那里,嘴里一边念叨,气息也是越来越急促,叔孙通和伏生甚至都已经热泪盈眶了。
以此书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
那是什么意思?
秦武帝真的要重用儒家,以儒家的思想来教化天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