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七百六十五章 配

第七百六十五章 配(1 / 4)

    榆林城。

    通常来说,城池越大,需要的守军越多,防守时的防线越长,就越容易出现纰漏。

    但榆林城并不需要遵守这一规律,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榆林并不是一座城。

    而是作为陕西直面蒙古的防御重镇,一个类似潼关、山海关那样的堡垒要塞群。

    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它还不是边境,只是个农耕游牧分界线上自发形成的市场。

    后来设立于鄂尔多斯的东胜卫失守,榆林才被立了个寨子,叫榆林寨,作为与南下蒙古拉锯的前沿哨所。

    明廷在绥德设立了延绥镇,并将榆林寨拓建为一座榆林堡。

    直至成化年间,榆林设卫,依着榆林堡又修出了北城,作为榆林卫城,此后百余年,随着明军在这片战场上越来越强势,榆林城也从前沿哨所,变成后勤基地,不断地进行规模巨大的扩建。

    围着一座城,扩完北边扩南边,一圈城墙围着一圈城墙。

    西城墙修到榆溪河,东城墙拓到了驼峰山下,宽度无法增加就进一步增加长度,南城墙修至榆阳河岸,北城墙一直推进至红石峡。

    最终形成一座自北向南,镇北台、中城、凌霄塔三座大城的要塞群。

    但易守难攻的城池多了,榆林城能扛住元帅军的围攻,主要原因并不是城池有险可依,而是这座城里的人,汇聚了整个陕西不愿投降刘承宗的武装力量。

    甘肃的人跑到了宁夏,宁夏的兵又跑到了延绥,最终都钻进了这座榆林城。

    而榆林本来的军队,反倒在数年的平叛战争中想跑的、想落草的,早就跑完了,留下的都是死硬份子。

    七月十七。

    延绥镇总兵官俞翀霄站在镇北楼上,远远眺望着四里外的镇北台。

    榆林的北城墙没有城门,只有城楼,原本北边无需防守,但城外的元帅军在任权儿的指挥下用炮击夺取了四里外的镇北台,以至于守军必须在北城墙部署军队。

    因为镇北台是一座实心的四层城堡,原本是明军监控易马城与款贡城的观察哨所,它修在红山顶,又修得高逾九丈,是榆林防线上的制高点。

    拿下这座城台,则方圆十余里,包括榆林北城的防务调动,都将一览无余。

    好在这榆林城里,就是武将多,七座城门,一门一位总兵官都还有剩。

    如今整个陕西三边五镇都已沦陷于刘承宗之手,只剩下这座榆林城和韩城仍旧归属大明,俞翀霄也不在乎自己才是正牌总兵官,跟闲住总兵什么事都商量着来。

    因为老总兵们虽然闲住了,但身边依然留有家丁。

    俞翀霄很清楚榆林城军民的思想状态一团混沌。

    但这混沌不是说元帅军一纸招降就降了,而是刚好反过来,混沌到谁也别想招降他们。

    因为榆林现在,上到总兵,下至军民,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单就以尤世禄为例,早在河湟大战他就老病缠身,上咳下泄两头出血,降啥,马都骑不了,降了他能给刘承宗立战功还是咋的?

    榆林最不缺的,就是像尤世禄一样,一身战伤的废将老军官。

    而对他们的家丁来说,也是一样,尤家在城西有园子,家丁也在城西有地,降了刘承宗又能怎样?他们早就打够烂仗了。

    因此,榆林城面对元帅军的团团包围,士气跟上了锁似的,早不想活了,咋死都

最新小说: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三国非演义:狼啸白门楼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蒲剧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匪殿下 这个书生有点凶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