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狮子光怕这老爷子在战场上抽过去。
至于张献忠对第一旅正奇二营出击的建议,刘承宗并未采纳,摇头道:“时机未到。”
他大概弄明白,礼衙尚书目前的指挥舒适区,是一万对一万的战斗。
有时候敌人弱,集中兵力一波攻上去就摁死了,那就果断点,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但眼前黄台吉的军队一眼望不到边,而他手上又只有人家一半的兵力,能在战场上占些便宜就够了。
这种大规模战役,能运用敌军四分之一的兵力,在突袭状态下,进攻其五分之一兵力的局部,形成以快打慢、以多打少的局面,是全面优势。
在全面优势下,不宜再投入兵力扩大优势。
因为黄台吉已经很果断的拉开新的防线,而刘狮子手里也没有多余的兵力了。
人家要是没二道防线,或者溃军把防线冲崩了,那也不需要再投兵力,现有的小两万军队,足够把六万溃兵冲烂。
但人家重新设立了防线,两万军队冲不烂的防线,三万也照样冲不烂。
反倒是把这俩营填进去,刘承宗手上的牌就出净了。
到时候前线部队想撤都撤不下来,没有殿后的军队。
除非把羽林、虎贲二营派去殿后。
问题是这俩营殿后,那刘承宗肯定也殿后去了。
他总不能带着中军这百十号人在战场上指挥撤退吧,人家来五六百骑就给他俘虏了,还不如跟着羽林营在战线上安全呢。
这个时候的战斗,就像回合制。
他的突袭正在进行时,黄台吉也要准备反击。
刘狮子得看黄台吉如何反击,再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部署。
不过就算是回合制,黄台吉能干的几件事,他都猜得到。
军事能力得讲究天赋,刘狮子未必天下第一,但论及指挥战役的经验,天底下还真没人比他更丰富了。
自他起兵七年来,高强度的连年战争,单是他亲自指挥、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万人规模的会战、甚至是数次会战组成的战役,平均每年要打两场还多。
以兰州为中心,方圆三千里,就没有他没揍过的人。
歹青军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用几个营摆横队拉开防线,收拢溃兵、重新整队。
接下来的战术动作,刘承宗判断,是重新摆开一二字阵,两翼分张来包围他。
当然也有可能以较窄的阵线,进行三字交迭接触,但可能性不大。
因为刘承宗的兵虽然少,但铁甲兵多,轮流作战恢复体力,反倒会让他的铁甲兵有最好的战斗环境,完全能以劣势兵力反包围八旗军。
而两翼分张,刘承宗就要看黄台吉的战线有多宽。
这也是刘承宗将左光先、唐通二营部署于左翼,素巴第的漠北军部署于右翼的原因。
表面上,这一万出头的部队,是在打击敌军侧翼的同时,阻击敌军两翼援军。
实际上,刘承宗是要用他们,迫使黄台吉增加包围成本,把战线拉宽打薄。
只要足够宽,黄台吉的指挥、各部的支援就费劲;足够薄,第一旅正奇二营,就能把他们从中间捅穿!
若是不够薄,那刘承宗占完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