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一日家属院的宣传,第二日买肉夹馍的人数,骤然又增加许多。
就连食堂的老朱都过来凑热闹。
“怪不得都跑你这里买肉夹馍,确实好吃呀,哈哈。”
“不好意思了朱师傅,我们也是想回馈咱们纺织厂的兄弟姐妹。”
苏曼音说着客套话,“这样,我们保证,晚上不出摊,行不?”
一旁的秦晓月憋笑,那是不想出吗,那是不能出吧。
这卤肉、做馍坯,可得好一阵时间呢,晚上出摊?根本来不及好吗。
这道理作为厨子老朱能不明白吗?但是这话说出来,就让人舒坦。
“没事儿,都是一个厂的,互帮互助嘛。”
之前他也抱怨,但后来他也想开了,中午本来带饭的就多,索性不如中午少做点,他还轻松些。
最主要的是,厂子里因为苏曼音的建议,多分的福利他也得了。
明明她可以自己制作那些套袖、围裙、玩具的,但人家没藏着掖着,把好主意给了厂里。
跟她这觉悟比起来,他真是孙悟空的跟头,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生意很是火爆,顺带着张翠华这边也忙得不亦乐乎起来。
好在今天她儿子张少杰跟着来了。
“妈,我来吧。”
张少杰见母亲累得手抖,便直接抢过水瓢,“我打豆浆,你收钱。”
张翠华“嗯”了一声,和儿子换了位置。
张少杰嘴很甜,也很有礼貌。
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地叫着,时时提醒豆浆烫,小心端着。
加上他长得也周正,所以深得工友喜欢。
“张嫂子,你咋教育的儿子,这么优秀啊。”
“这孩子,一看准错不了!”
张嫂子听到有人夸自己儿子,嘴角藏不住的笑。
苏曼音看着张少杰,又想起周卫国了。
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但这品行方面,实在差距太大了。
正愣神的工夫,突然听到秦晓月喊她。
“小妈,杨厂长来了!”
苏曼音转头一看,杨厂长正挂着笑容,急匆匆地朝她走来。
“苏曼音同志,刚刚街道办赵来电话,说海城的火葬场建好了!”
下午时候,苏曼音和秦晓月,还有周卫民两口子,一起来到了街道办。
杨厂长和方谦也一同来了。
“苏同志啊,上次唐突,忘了问你们的住处,便只好给杨厂长打电话。”
赵乾感慨道,“我这才知道,你竟然放弃厂子里提供的工作,选择自食其力,小苏同志,你这个觉悟,值得赞扬。”
“赵主任,我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自己在纺织厂,做不了什么太大的贡献,所以选择创业。”
“苏同志过谦了,苏同志为纺织厂提供的点子,让我们不仅节省了资源,还创造了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