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 > 第185章 澳王怒踹礼部尚书

第185章 澳王怒踹礼部尚书(1 / 2)

回宫的龙撵上。

朱元璋看着一脸无所谓的朱旺,忍不住埋怨道:“你小子,就不能让着点他?高信他都多大年纪了,你非得把他气晕过去才算完?”

朱旺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老朱,我跟你说,这可不赖我。

是他自己心理素质太差,辩不过我,就玩碰瓷。

再说了,”

朱旺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这种老古董,根本就不行!

我大明朝,现在最缺的,不是这种只知道引经据典,粉饰太平的老家伙。

而是需要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年轻人!”

“你看这帮老臣,一个个的,不是想着息事宁人,就是想着以和为贵。

做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畏畏尾。

一点进取心都没有!

长此以往,我大明朝的锐气,早晚得被他们给磨没了!”

朱元璋听着朱旺这番话,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他看着朱旺那张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脸,突然开口,问了一个让朱旺都始料未及的问题。

“你小子说了这么多,”

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是不是觉得咱也老了,不行了。

该让位给标儿了?”

朱旺闻言一愣。

他看着朱元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知道这老小子又在给自己下套。

他眼珠一转,嘿嘿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转身,一把将刚才那个没抱走的大南瓜,重新扛在了肩上。

“哎哟,这祥瑞可不能浪费了!”

说着,他便扛着南瓜,头也不回地跳下了龙撵,一边跑一边喊:

“走咯!

雄英!

高炽!

师傅带你们吃祥瑞南瓜粥去咯!”

只留下朱元-璋一个人,坐在龙撵上,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哭笑不得。

“最新的《大明日报》,两文钱一份!”

“祭天大典的祭文也印了,初一十五的时候,自己家里也可以用了!”

“走一走,看一看喽,最新的日报,好看不贵哦!”

“”

祭天大典的第二天,《大明日报》的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整个应天府,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几乎是人手一份。

无数的识字先生,被围在街头巷尾,为那些不识字的百姓们,一字一句地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的头版头条,自然是对昨日那场盛大典礼的详尽报道。

文章由当朝大儒、翰林学士宋濂亲自动笔,文笔华美,辞藻绚丽。

文中,他将此次大典的意义,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么“天人感应,神降祥瑞”

,什么“圣君在朝,四海宾服”

,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似的往朱元璋和朱旺身上堆。

尤其是对那根彩虹玉米,更是大书特书,称其为“五谷之精,天地之华”

,是上天对大明朝、对洪武皇帝的最大肯定。

百姓们听得是如痴如醉,对皇帝陛下的敬仰,对澳王殿下的崇拜,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当识字先生们翻开第二版时,画风却骤然一变。

只见第二版的整个版面,只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用一种极为醒目加粗字体印着——

《祥瑞,是吃了好,还是让它在庙里烂了好?》

署名,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大明皇家报社特约评论员,朱旺!

这篇文章,通篇没有一句脏话,更没有指名道姓。

但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辛辣讽刺和犀利观点,却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子,刀刀都往某些人的心窝子上捅。

文章开篇,朱旺便用一种极为接地气的口吻,讲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乡下有个老农,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

有一天,他家的地里,竟然长出了一个比水缸还大的南瓜。

这可把老农给乐坏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跑来看热闹,都说这是祥瑞,是土地爷显灵了。

村里的族长和乡绅们更是如获至宝,敲锣打鼓地把这大南瓜给抬进了祠堂,说是要好生供奉起来,能保佑全村风调雨顺。

结果呢?

那大南瓜在祠堂里供了不到半个月,就从里到外烂了个通透,臭气熏天。

最后,还是那个老农,心疼地把烂南瓜拖了回去,喂了猪。

故事讲完,朱旺笔锋一转,开始了他的“灵魂拷问”

“……敢问诸位,上天降下祥瑞,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我们把它当成泥塑的菩萨,供在庙堂之上,日日焚香祷告吗?”

“非也!

在我看来,上天降下祥瑞,无论是能亩产万斤的粮食,还是那长得比人还高的南瓜,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它的子民们,能吃饱肚子!”

“将粮食吃进肚里,化为力气,去开垦更多的荒

最新小说: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炼狱之刃 乖,再让我亲一口 歌影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