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开始谋划。
要不是当年成济那个没脑子的当街捅死曹髦,自己这会儿恐怕已经成皇帝了。
如今自己虽然贵为晋王,出入用天子銮舆,跟皇帝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可就是这个“几乎”
,让司马炎只能是晋王,而不能是皇帝。
因为从他继位晋王之后,这些年的政绩实在是没眼看。
先是司马攸割据长安,后有刘渊起兵反魏。
虽然借着平息刘渊之事的名头给儿子的大位定了下来。
可这最后一步,总是差那么一口气顶不上去。
原本打算夺回长安,司马炎就厚着脸皮接受劝进,开创新朝。
可现在刘谌夺了长安,让自己的打算再度落空。
司马炎就是再不要脸,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这个时候,贾充开口劝进,司马炎的脸上自然有些挂不住。
但不等司马炎火,贾充就赶紧说道:
“晋王若想对抗刘谌,就非要行此举不可!”
果然,司马炎满脸的怒气化作疑惑:
“哦?”
贾充道:
“蜀汉从来都是打着曹氏篡逆的旗号来号召天下人心。”
“如今刘谌打着大汉的旗号夺回长安,必然会令天下震动。”
“这个时候,再以大魏的名义对抗刘谌,必然会让晋王在道义上落入下风。”
“司马攸带回来的这道旨意,就是最好的明证。”
“若想不受道义之困,唯有再次改朝换代,彻底切断和前朝联系方可。”
“何况如今天下不安,皆曹氏失德之过,他们又有何资格忝居神器!”
听到贾充的话,司马炎心中不由得一动,但在一番思索之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如今长安落入刘谌之手,孤有何功劳,敢行此事?”
贾充闻言心中大定,不怕你找借口,就怕你没有这个胆量。
和司马氏结为姻亲之后,贾充更进一步的想法就越的激烈起来。
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他怎么会不牢牢把握。
当年他能劝司马昭进位晋王,今日未必不能让司马炎改朝换代!
“晋王此言差矣。”
“曹氏失德,使天下有二分之乱。”
“又兼有刘渊谋逆之祸。”
“足见曹氏早已失天下人心。”
“是晋王先平刘渊于幽州。”
“又使司马攸归降于长安。”
“此二功皆居功至伟,如何不能行此事?”
司马炎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惊讶之色。
平刘渊不假,可司马攸投降又从何说起?
“晋王,那司马攸现在是不是被您所掌握?”
司马炎点了点头。
“既然被您所掌握,那不是他归降,又是什么?”
司马炎的脸上再次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贾公闾啊贾公闾,你要比我想象的不要脸的多!
面对司马炎投来的目光,贾充却毫不在意。
“臣所言所想,皆为晋王而已。”
“若不行此举,以曹氏之德失,天下早晚大乱。”
“届时司马氏三代人之谋划,恐成泡影!”
贾充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刘氏占据长安,重新举起汉旗,而且风头正盛。
此时若不赶紧采取行动,人心早晚必失。
那群人可比你司马氏会审时度势的多!
真到了那时候,就是想翻盘都没有没有资本!
听到这话,司马炎心中顿时一急。
贾充所言不假,世家最擅长审时度势。
原本这几件接连不断生的事情,已经让司马氏的统治有所动摇。
是司马炎舍了大量好处,才重新喂饱了他们。
若是真的任由事情继续展,刘氏入主中原,他们未必真的不能接受。
无非就是光武故事重现罢了。
“可长安如今在刘谌手中,一个区区司马攸如何能堵的上天下悠悠之口?”
司马炎不比贾充,脸面还是要考虑一些的。
贾充却说道:
“这正是臣要劝晋王赶紧行事的原因。”
“刘谌在雍州的所作所为,摆明了就是在坏士族根基,就连臣听了都心惊不已。”
“更遑论中原士族,甚至还有关中士族。”
“这个时候晋王要做的,就是在中原士族面前渲染刘谌的危害,同时向关中士族示好,表示咱们会既往不咎。”
“如此一来,中原士族和关中士族必然会倒向晋王。”
“何况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谁会不同意呢?”
“至于长安如今落入刘谌之手,倒也不是什么为难事。”
“司马攸大可以是受大王感化,准备献了长安投降大王。”
“只不过他自己没有做好防备,在前来洛阳的时候,被刘谌偷袭,失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