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290章 货币战争之始

第290章 货币战争之始(1 / 2)

送走孟虬的使者之后。

汉中姜维传来长安派人进占陈仓道的消息。

这个消息并没有出乎大汉上下的意料。

陈仓之重,尚在魏兴之上,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不可能坐视大汉北上。

不过此事也就到此为止,大汉无法突破陈仓道进攻陈仓。

魏国同样也无法夺回汉水北岸。

双方的国土实控线再次向北推进了一部分。

大汉上下为此很是开心了一番。

“陛下如今已尽得汉中之地。”

“假以时日,必然能够夺取陈仓,再兴大汉!”

宗预等人一脸兴奋的对着刘谌说道。

对于宗预等人的马屁,刘谌脸上虽然笑着应和,但是心里却没有多大的激动。

因为这次夺取的这些土地,仅仅只是一些土地而已。

连个城池都没有。

换句话说,就是魏国压根就没有把这些地方放在心上。

有了最好,没有魏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不过宗预等人的心情刘谌还是能理解的。

再怎么说,这也是继汉中之战后的又一次拓土。

而且多点土地用来耕种,总归还是对大汉有利的。

随着魏国和吴国的战事进入僵持期。

再加上大汉北上的消息传到洛阳。

使得司马炎暂时放弃了进攻长安的打算。

汉魏吴三国进入了一段极其难得的稳定时期。

将孟虬进献来的那批女子,全都放自由身。

又命官府将他们婚配给适龄单身男子后。

刘谌抓住了这段难得的时间,开始着手展贸易。

先就是兴山,在连续几次的阻断了胡奋的袭扰后。

胡奋也就熄了偷袭西陵的心思。

而霍在也开始按照刘谌的吩咐,着手开始让人在兴山和魏国人做生意。

而且因为魏吴开战的原因,吴国的商人也不可能直接在明面上和魏国做生意。

那样岂不成了通敌卖国?

于是也纷纷跑到距离魏国最近的兴山,借着大汉的名头开始和魏国做生意。

对于这一点,孙皓虽然心知肚明,却也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他还指望着刘谌帮自己挡着魏军从西北方向偷袭呢。

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兴山就从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跃而成为魏吴两国一个极其出名的通商城市。

大汉自然是靠着兴山挣的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糜照也没有闲着,在刘谌决定在兴山开通经商之后。

糜照就安排了一批人进入兴山,除了帮助霍在打理兴山外,这些人还以做生意的名义帮着大汉刺探魏国的消息。

这两年的时间,糜照按照刘谌的吩咐,培养了一大批对大汉忠心且擅长刺探情报的人。

因为之前的通商城市都在汉吴边境,并且远离魏国。

想要收集到魏国的消息还是相当费时费力。

现在有了兴山这个地方,对于魏国情报的搜集简直是一大助力。

随着兴山开通贸易后。

大量的新铸直百钱也通过汉魏之间的贸易流入魏国境内。

这些新铸直百钱花纹精美且价值不俗,原本就受到魏吴两国民间欢迎。

而且其价值锚定物蜀锦无论是在魏国还是吴国都属于稀缺之物。

所以价值要远比本国的货币要来的坚挺。

并且开始逐渐取代魏国原本的货币。

尤其是在荆州一带的商业贸易中大受欢迎。

这种情况在吴国倒不算什么,因为早在新铸直百钱尚未出现的时候。

吴国民间就有用直百钱和汉五铢的传统。

而新铸直百钱的出现,更是几乎占据了吴国整个中上层的贸易流通。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

从孙皓登基之后,便开始仿照新铸直百钱,大量铸造吴制直百钱。

只是在用料上,吴国却不如大汉这么实在。

所以民间的兑换比例也屡有浮动。

但是对于本就没什么货币信用的吴国来说,这点事根本就不算事。

反而更加稳固了新铸直百钱的信用。

可这件事在魏国却完全不一样。

董卓乱政之时,大量铸造劣质无字小钱。

使得五铢钱信用逐渐崩塌,直到曹操掌权的时候都无法恢复。

曹氏篡汉之后,民间一度回到以物易物的局面。

曹丕敏锐的察觉到这种以物易物对国家的损害,于是便对魏国的货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几经反复后,终于在曹叡掌权时期,恢复了五铢钱为主的货币交易模式。

由于魏国的地盘最大且人口资源最多。

魏五铢一度成为三国中最为精美的货币。

然而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比魏五铢更加精美的货币。

并且开始大规模的在荆州一带流通。

最新小说: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九娘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破怨师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回到汉朝当大佬 背欺里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