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130章 寻找造纸材料上庸的人口安置加更一章

第130章 寻找造纸材料上庸的人口安置加更一章(1 / 2)

想要让鱼儿上钩,那就要舍得打窝。

如果钓不上来鱼,那就说明窝打得不够多。

这些世家为虚名所累,所以刘谌很愿意用虚名来钓他们上钩。

如果一个《汉语字典》的题名不够,刘谌还会考虑给这些人赏赐牌匾。

什么忠良之家,贤德之门。

统统给他们搞上。

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

能够代表各个世家来成都编纂字典的人,必然是家族中的中坚人才。

甚至下一代的接班人也不是不可能。

而编纂字典这件事,加上那些字的释义。

没个五年八年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就算这些人的度快,刘谌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慢下来。

到时候大汉都该实施第二个或者第三个三年计划。

也早就已经开始对这些世家动手了。

在编纂字典的同时,又能把这些世家的中坚力量抓在手里。

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谯周,刘谌是实打实的打算给他点名声。

老人家为大汉,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给点好处怎么了?

我刘谌可是个厚道人!

谯周的回答同样也没有出乎刘谌的预料。

就连《百家姓》上都想跟在自己后面的人,又怎么可能拒绝《汉语字典》这种更好的东西呢。

“好,既然谯卿已经答应。”

“朕不日便会出诏令,召集蜀中各大家族前来成都编纂字典。”

“同时朕也会从朝中挑选一部分人来帮助你。”

“到时候谯卿也务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臣遵旨!”

在敲定这件事之后。

刘谌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如何弄来更多的纸张。

无论是《百家姓》还是《汉语字典》。

甚至是之后的所有书籍。

刘谌都不打算再用竹简来记录编纂了。

刘谌准备用纸张来书写。

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靠的都是生产力。

知识的传播也是如此。

靠的是造纸术的日趋成熟。

让底层的百姓逐渐开始能够接触到知识。

才有了后来科举的出现。

而不是靠世家们的大善心。

刘谌要做的就是把这件事往前推进几步。

蔡伦的造纸术,虽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材料的选取上和后世的那些纸张材料相去甚远。

所以无法大规模的推广,这也导致到现在为止,纸张还是一种很昂贵的东西。

并且因为其容易损坏的原因。

在如今这个年代,跟竹简的性价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刘谌虽然也不知道具体的纸张制造材料,但不妨碍刘谌知道大概的方向。

无非就是找一些含纤维量多的树木来一点一点的试验罢了。

只要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纸张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

知识的传播也就会陡然加快。

至于纸张容易损坏,不易保存的问题。

刘谌根本不就怕。

因为印刷术刘谌同样也知道。

造纸术加印刷术,书籍就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只要书籍产的足够快,损坏还是问题吗?

所以刘谌在离开学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先去寻找制作纸张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树木和富含纤维的草类。

国家机器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早晚都能找到正确的路。

在刘谌寻找制作纸张的新材料的时候。

永安罗宪也派人护送一大批的上庸百姓到达成都。

当初罗宪得到刘谌的命令是尽可能的抢钱、抢粮、抢人口。

不过这个钱粮肯定不是从普通百姓那里抢掠。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再加上魏国那种苛刻到了极点的赋税。

老百姓手里哪有什么余粮?

所以刘谌的真正目标是上庸府库里的钱粮。

进入上庸之后,罗宪便按照刘谌的旨意第一时间冲到府库之中洗劫钱粮。

同时也尽可能多的迁走上庸城中的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陆抗在听到罗宪抢钱抢粮的时候愤怒的原因。

只是没想到石苞在回来之后,会对上庸地方上进行劫掠。

所以这些达到成都的百姓,除了第一批被罗宪保全了浮财和家小外。

还有不少为了躲避魏兵屠杀和抢劫而自动跑到永安的上庸百姓。

而这些后来逃到永安的百姓大多数都在魏军的屠杀下家破人亡。

人是最害怕被比较的。

那些第一批被劫走的百姓看着后来的那些人的惨状。

心中不由得暗暗庆幸。

若是自己没有被大汉劫走的话,恐怕这会儿自己也得家破人亡。

而且因为是居住在上庸城中的

最新小说: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九娘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破怨师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回到汉朝当大佬 背欺里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