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瞬间湮灭。
而在其断裂消散的前一瞬,杨十三郎凝聚到极点的仙识,如同最灵巧的手指,从那被斩断的“线头”处,强行攫取到了一缕残留的、属于施术者的信息碎片!
那并非完整的计划或身份,而是一个仿佛带着血腥与祭祀气息的、冰冷的名词:
“甲辰祭礼”!
四字入脑,如同冰锥刺入,带着不祥的预兆。
与此同时,逆溯而上的金印之力显然也击中了目标,远方的闷哼之后,似乎还隐约传来某种法器碎裂的细微声响,以及一股极其短暂却狂暴的法力反噬波动,虽经极力压制,但那瞬间的紊乱依旧被杨十三郎精准捕捉。
反击,成功!
杨十三郎眼中金芒彻底敛去,面色如常,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隔空一击从未发生过。
但他微微低垂的眼睑下,眸光却愈发冰冷深邃。
“甲辰祭礼”……他记住了。
而对方,也必然为这缕神识的被斩灭与反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凌霄宝殿内,那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压抑的喘息声、以及仙器坠地的碎音尚未完全平息,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神魂遭受剧烈冲击后的恐慌与不安。
文武仙官们大多面色惨白,惊魂未定,相互搀扶着……看向殿中央那玄袍身影的目光已彻底改变,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敬畏与一丝残余的恐惧。
就在这片狼藉与悲声交织的混乱之中,九重高台之上,那垂落的十二旒白玉珠再次微微晃动。
所有杂音仿佛被一只无形之手骤然扼住。
玉帝陛下那平静、威严、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却仿佛蕴含着天庭至高法则力量的声音,如同温润却沉重的玉石,清晰地落入每一位仙官的仙识深处,抚平了躁动,也带来了最终的裁定:
“杨卿。”
仅仅两个字,一个称呼,已定下基调。
“汝以金印之力,呈情于御前,证心于百官。众生之痛,邪阵之恶,朕已尽知。”
声音略作停顿,仿佛让那沉重的真相再沉淀一分,随即继续响起,每一个字都如同烙印,刻入虚空:
“天枢院首座杨十三郎,及其所属部众,于天庭仙魂失窍一案,查证翔实,并无丝毫渎职枉法之情。此前诸般指控,皆属虚妄,一概驳回。”
这明确的裁定,让文华真人、罡焱将军等一干发难者瞬间面无人色,身体难以控制地微微摇晃。
玉帝的声音并未停止,反而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首座杨十三郎,于此案中非但无过,反而有功。洞察邪祟,保全证据,勇毅可嘉。”
最后,则是赋予重任的敕令:“着令杨十三郎,总揽此案后续事宜,彻查幕后元凶,无论其位阶高低,根底深浅,一经查实,依天条严惩不贷。天庭各部、各方守军,皆需全力协办,不得有误。”
圣音袅袅,渐次消散。
殿内依旧一片死寂,但气氛已然完全不同。最初的震惊与痛苦过后,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恍惚,以及对新命令的绝对遵从。
玉帝的裁决,不仅洗刷了杨十三郎的冤屈,更将其权威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了先斩后奏般的权力。
天音已定,乾坤朗朗。
玉帝的裁决余音如同洪钟大吕,仍在殿宇间嗡嗡回荡,涤荡着先前所有的阴霾与不确定。那“一概驳回”、“有功”、“彻查”的字眼,清晰地定义了此案的终局。
未等众仙官从这最终的定论中完全回过神来,御阶之侧,那位一直垂首侍立的司礼仙官已然上前一步。
他手中不知何时已捧起一卷明黄绢帛,那绢帛之上仙光缭绕,隐有龙气盘旋,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威严法则之力。
司礼仙官面容肃穆,展开绢帛,运足仙力,声音比之前宣唱案由时更加庄重、更具穿透力:
“奉,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敕命:”
“兹有天枢院首座杨十三郎,忠勇勤勉,于巨灵山邪祟一案,明察秋毫,破妄显正,有功于社稷,有益于黎庶。特赐尔全权,总揽巨灵山一应防务事宜,周边千里之内,诸部天兵、各方神将、乃至地方散仙,皆须听其号令,受其节制!”
“允其便宜行事之权,凡遇紧急,可先斩后奏,以期荡涤妖氛,克竟全功,护佑仙胞,安定乾坤!”
“钦此——!”
这法旨的内容,比口头的裁决更加具体,更加有力!
它不仅确认了杨十三郎的清白与功劳,更赋予了他在巨灵山区域绝对的、不受任何掣肘的军事指挥权和临机决断权!
“皆须听其号令”、“便宜行事”、“先斩后奏”——这些字眼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位仙官的心头,尤其是那些先前曾暗中作梗者,更是脸色煞白,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司礼仙官宣唱完毕,双手恭敬地捧着那卷沉甸甸的、象征着无上权威的法旨,一步步走下御阶,来到杨十三郎面前。
“首座大人,请接法旨。”
杨十三郎面色沉静,撩起玄黑袍袖,伸出双手,稳稳地接过了那卷玉帝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