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比较连贯,一起发)
张新下朝回到府中,先是处理一了下公务,估摸着圣旨已经送到徐州使团的手上后,派人去鸿胪寺,将赵昱和糜竺召了过来。
二人来到正堂,躬身行礼。
“下吏拜见大将军。”
“元达先生,子仲先生。”
张新笑容满面,起身相迎,回了一礼。
“二位来了,坐吧。”
“多谢大将军。”
二人落座。
赵昱开口问道:“不知大将军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糜竺也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张新。
事儿已经办完了,接下来该干嘛干嘛,按理来说,没必要再召见他们一次啊?
“元达先生。”
张新看向赵昱,“圣旨你接到了吧?”
“是。”
赵昱点点头。
“陶恭祖欲使先生为广陵太守,我没有同意。”
张新实话实说,“先生心中可有不满?”
“大将军不同意,想必自有思量。”
赵昱一脸淡然,“若大将军因此觉得下吏会心生不满,那是小看下吏了。”
“哈哈哈哈......”
张新对此毫不意外,笑着赞道:“元达先生果然清正,不恋名利。”
昔年赵昱为莒(iǔ)县长时,政绩为琅琊最。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大汉七州二十八郡陷入战火。
徐州五郡之中,赵昱是最先出兵的那个人。
后来黄巾被暂时镇压,时任徐州刺史的巴祇上表朝廷,称赵昱功劳第一,应该给予封赏。
然而赵昱却觉得,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不该有额外封赏,认为巴祇是在羞辱他,于是弃官回家。
这样的一个人,你说他是真的清正也好,亦或是沽名钓誉也好。
总之是不可能对官位表现出多大渴望的。
“大将军谬赞了。”
赵昱搞不懂张新到底什么意思,只能客套一嘴。
你既然不让我做官,又把我叫过来干啥?
“我之所以不让先生出任广陵太守,是觉得广陵太小,无法施展先生之才。”
张新的语气开始变得充满诱惑。
“怎么样,并州刺史一职,先生可愿屈就?”
赵昱闻言一愣。
“并州刺史?”
“对。”
张新点点头,“并州刺史。”
“大将军,并州不是......”
赵昱迟疑道:“下吏怕是无有平定并州之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