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张新见他整理的差不多了,开口问道:“不知季玉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啊?”
“大将军。”
刘璋拱手道:“下官于今日听闻家父在蜀中生病,上疏请召下官入蜀探视,敢问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
张新点点头。
“大臣出镇,质子于朝,此乃惯例。”
刘璋组织了一下措辞,小心翼翼的说道:“下官知道,大将军也是不好破坏规矩,才在今日朝会之上,暂且将此事按下。”
“然,父有疾,子事之,此乃孝也,天经地义。”
“下官三兄身患狂症,无法事父,还请大将军怜惜我父老迈,兄长有疾,容许下官入蜀探视一番,以尽孝道。”
刘璋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起身走到堂中下拜。
“下官尽了孝道,立刻就回长安,朝中也有我二位兄长在此,还请大将军宽心......”
“季玉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张新走到堂中,将刘璋扶了起来,“我大汉以忠孝治国,季玉既有此孝心,我又怎么能阻拦你尽孝呢?”
“大将军可是应了?”
刘璋脸上露出一丝惊喜。
这么顺利的么?
“此事我尚需与百官商议一番。”
张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道:“今日天色已晚,季玉还是先回去吧。”
“大将军不能做主么?”
刘璋面露疑惑之色。
这朝廷现在不都是你说了算的么?
还商量啥呢?
“季玉说的这叫什么话?”
张新佯怒道:“你是将我比作董卓、李傕之流了么?”
“是下官失言了。”
刘璋反应过来,连忙道歉,“还请大将军恕罪。”
张新脸上怒色稍去,拍了拍刘璋的肩膀,温声道:“季玉放心。”
“五日之后的朝会,我一定会想办法,成全你的一片孝心。”
“那,那就多谢大将军了。”
刘璋连忙道了声谢,说道:“下官告辞。”
张新身经百战,又久居上位,即使是佯怒,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势,也不是刘璋这种公子哥可以抵挡的。
刘璋为张新的气势所慑,又听闻他说会想办法,不敢再纠缠,行了一礼之后,急匆匆的润了。
“季玉慢走。”
五日时间,一闪而过,又到朝会之时。
刘焉上疏之事,再次被拿了出来。
百官分成两派讨论,叽里咕噜。
赞成派以淳于嘉为首,从孝道出发,认为刘焉的长子、次子都在朝中。
区区一个幼子,朝廷讲点人情,让他去看一眼,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对派以朱儁为首,理由也很充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