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我们说一下张龙。
他是张信哥哥张忠的儿子。
张信共兄弟三个,他是家中老二。上有一个哥哥张忠,下有一个弟弟张义。他早年入宫,两个兄弟都在家中务农。
后来张信在宫中挣了一部分小钱,并开始资助两个兄弟。帮他们都摆脱了贫困,购买了田产,修建了房舍,都成了当地的大户。
为了报答二弟,大哥张忠在有了第二个儿子之后,就把这个小儿子写在二弟名下,出祠给张信当了儿子。
以便二弟老了之后,有人为他养老送终。
这个孩子便是张龙。
由于张信常年在卧龙山,下山的次数很少,山上又不方便照顾年幼的孩子,便让他留在老家,想让他学习文化,将来做个商人。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龙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想练习武艺。
为啥热衷于习武呢?原来他们这个村叫吴家楼,有几千口人,这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大村子。
村子原先最早的居民是吴姓,后来村子又陆续迁移过来一些居民,有周姓,曹姓和马姓等。
其中马姓人丁最为兴旺几乎占了村子里一半的人口。
家族人户多了,说话做事的,在村里自然比那些人口少的姓强势了许多。
那些人少的家族,自然要看马姓人眼色行事。
即使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也受马家孩子的欺负。
张家虽然也来村里百来年了,一直人丁不旺。
张家三兄弟,老二又不回来。两个兄弟,又都是老实人。后来虽然在张信的帮助下,成了村内首富,不过在村子里,其财富与其身份地位仍不相符。
在任何一件事情行为上,马家人处处刁难他家。就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都会受到马家孩子的欺负。
张老大便决定满足这个孩子的愿望,让他学习武艺。
便委托兄弟张信,希望他给儿子介绍一个功夫好的武师,教练儿子武术。
虽然他们不知道老二具体在干什么,但看他来无踪,去无影的样子,在外头一定是干大事的人。
正好张信有事下山,便说不用找武师了,他自己就是最好的武术教练,从此把侄儿带到了山上。
那时珍珠刚出生不久,张龙还小,便天天去看这个小妹妹。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公主府里踱过。
除了每天在张信的督导之下练习武艺,便是带这个小妹妹玩。
珍珠会走路时,开始带他到外面去。
一天猛然间下了大雨,把珍珠背在身上,自己淋了个落汤鸡。
叫公主大为感动。
有一段时间,珍珠几乎一刻也不想离开张龙。
在山上待了七八年,张龙技艺已经学成。
正当张信对他的未来做进一步规划,准备让他在山上发展时,家里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原来他的哥哥在一个池塘里洗澡时,出了意外,溺水而亡了。
这时候张信不得不对这个孩子的命运前途做进一步的规划。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他送回老家。
家里不能断了香火,这样就是对老祖宗的大不敬。
于是,在离开村子十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村子。
人高了,也壮实了,还是那一样,不苟言笑。
人们都知道这十几年,外出学了一些功夫回来。
功夫练到几级,没人知道。这小子很老于世故,平时在村民面前也不提练功的事。
家里按照张信的建议,让他在家继承家业,别去做一些出格的事。
他平时不爱说话喜欢沉默。看起来性格很温柔,像个老实人。
其实,只他父亲才知道,他发起狠来会把你往死里整。
一天早晨,赶着一辆驴车去田地里送东西。
回来路过老戏台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老戏台方向,浓烟滚滚,好像失火了。
老戏台是村里的一幢百年建筑,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包括年前年后,村里都要在这里唱大戏。
附近村民都来这里看热闹,只是戏台当初建的简陋,现在多有破损。于是在村中有名望的人提议下,一些财主大户纷纷捐资,村中开始重新维修戏台。
这也算是村里的一个大工程了,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看热闹,尤其孩子更多。
这个戏台的左边,有一个房间,使演员们化妆的地方。有个小门和舞台连接,方便演员进出。
这个门有一个楼梯,从这儿可以上到房顶。
每年村里一些有钱的老人过寿,都喜欢唱几天戏,有时还在房顶放烟火,楼梯作用很大。
平时这个房门是上锁的,由于维护期间。这儿放了许多建筑材料,工人们进进出出,这个房间就一直敞开着。
于是一些孩子就通过这个楼梯,爬到房顶去玩。
后来,施工人员中有一个想抽烟,不小心引起了身边的泡花,引起了大火。
在房顶玩的孩子们一见不妙,纷纷逃离,十几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