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 第434章 招募义军,北上勤王

第434章 招募义军,北上勤王(1 / 2)

第四百三十四章,招募义军,北上勤王

【在这危急存亡时刻,文天祥再次被复起为赣州知州。】

【同时,元朝丞相伯颜率主力自襄阳沿汉水南下,直逼临安。】

【同年底,太皇太后代表幼帝,下达号召全国勤王的诏书《哀痛诏》。】

【《哀痛诏》】

【朕以幼冲之资,嗣承大统。荷祖宗之灵,凭社稷之佑。方欲与忠贤,励精图治。不幸家多不造,国步维艰。】

【权臣贾似道,背国忘民,阙师失律。襄阳被围,累年不解。将士暴露于外,生灵荼毒于内。皆由吾德薄,不能感格天心,以致于此。】

【今元兵南下,迫近畿甸。赖尔大小臣工,暨中外军民,念祖宗三百余年养士之恩,与吾嗣君冲幼之故,宜各奋忠义,移孝为忠。亟起诸路勤王之师,前来卫护社稷。】

【有能首倡大义,建功立勋者,吾当不次爵赏之。其或畏缩坐视,及怀奸误国者,亦不贷于刑。】

【呜呼!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社稷之危,身莫可赎。尔其体予至怀,毋怠!】

【咸淳十年,冬。】

【赣州。】

【刺史官衙内,炭火正旺。】

【窗外,是赣水苍茫,寒山寂寂。】

【一份从临安辗转而来的《哀痛诏》,正静静地摊在书案上。】

【“……今元兵南下,迫近畿甸……念祖宗三百余年养士之恩……宜各奋忠义,移孝为忠,亟起诸路勤王之师……”】

【字字千钧,砸在文天祥的心上。】

【他闭上眼,仿佛能听见长江北岸战马的嘶鸣,看见临安城头摇曳的烽烟。朝廷,那个他为之效忠、为之谏言的朝廷,终于到了发出最后哀鸣的时刻。】

【“大人!”部属的声音带着迟疑,“临安路远,元军势大,我等身处赣南,兵微将寡,即便前去,恐怕……”】

【文天祥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堂下几位面露忧色的幕僚。他理解他们的恐惧,谁都看得出,这几乎是一条赴死之路。】

【朝廷发了《哀痛诏》之后,响应者寥寥无几。】

【他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将诏书轻轻卷起,动作庄重而缓慢。然后,他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

【“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他顿了顿,胸中积郁的块垒似要破腔而出,最终化作一句斩钉截铁的誓言:】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他铿锵的话语在梁间回荡。】

【以身徇之!这不是一时冲动的豪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自身性命与家族存续皆置之度外的决断。】

【只希望以自已的举,让天下仁人义士振奋而起。】

【他没有再去讨论贾似道的是非,此刻,那个权臣的名字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诏书中“社稷”二字,是那三百年养士的恩泽,是这片土地上不容践踏的衣冠文明。】

【文天祥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传我令,张榜各州县,招募忠勇之士。整备军械粮草,克日启程,北上勤王!”】

【幕僚应是,然后又犹豫道:“大人,这募军钱粮,从何而来?”】

【文天祥毫不犹豫道:“我将散尽家产,以为军资。”】

【命令一道道传出,平静的赣州城顿时如同投入巨石的湖面,波澜骤起。】

【文天祥走出官衙,寒风扑面,他却感到一股炽热在血脉中奔流。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他更知道,有些路,必须有人去走。】

【他望向北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直抵那片烽火狼烟之地。】

【很快,文天祥招募赣州、吉州等地义士万余人,组建“忠义军”。】

【忠义军组建完成,文天祥便马不停蹄朝着临安赶去。】

【出发前,友人劝阻:“元军势大,孤军迎战如驱羊斗虎。”】

【文天祥答曰:“国难至此,岂可苟安?吾愿以身殉国!”】

【德祐元年,春。】

【料峭的春寒裹挟着水汽,让人忍不住颤抖。】

【文天祥勒马江边,身后是万余沉默的赣吉子弟,他们手中的兵器五花八门,脸上混杂着茫然与一丝被鼓动起来的血气。】

【吴地的寒霜,凝结在马鞍上,每一次摩擦都带来刺骨的凉意,刺透了他单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玄真伏魔录 藏镜 我的道魂不朽 玄铁秘影:龙脉谜引江湖乱 墟界仙主 都市传奇之神医祝十三 如见道心 枫林之遇 太筮 玄尘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