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兵盛半壁六(2 / 3)

高可见一斑。

坐在一旁的辛咏卷,骨子里带着文人对商人的轻视,自始至终没怎么和马化衡交谈,只是埋头品尝桌上的野味。

他看着谭威写下的“边塞菜”

,心里认可这三个字的意境,简洁有力,贴合蓝池城的兵城氛围,可又忍不住在心里暗嫌:

“都督这字确实一般,笔画间少了些章法,要是让书法大家见了,怕是要笑话。”

酒酣之际,谭威想起辛咏卷不是也正在主持黑虎营的建设吗,便笑着提议:

“老辛,你负责建黑虎营,是件大功业,我给你的建设项目写几个字,刻块碑立在营门口,也算是留个纪念。”

辛咏卷心里依旧觉得谭威的字拿不出手,可转念一想,谭威身为都督,他的题字自带号召性,立在营门口既能彰显朝廷对军营的重视,也能提升自己这个负责人的面子。

纠结片刻后,他还是含糊地应道:

“能得都督题字,是军营的荣幸,属下多谢都督。”

听闻辛咏卷含糊应下题字之事,谭威便不再多言,只在宴席散后,回到府中特意斟酌许久,他清楚黑虎营建设不仅是盖几座营房,更要让军士们在此扎根立足,养成自力更生的意识。

思索片刻,他取来笔墨,凝神静气,以峻砾有韵味的毛体写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八个字。

落笔时每一笔都带着坚定的力道,既藏着对军士们的期许,也暗含着对军营长远展的规划,他要让这八个字成为黑虎营的精神内核,激励所有人靠双手建设营地,而非依赖外部供给。

辛咏卷拿到这幅墨宝时,一眼便明白谭威的用意,这不仅是简单的题字,更是对黑虎营建设的明确要求。

军营的展不能只靠朝廷拨款或外部支援,军士们需亲力亲为,才能让营地真正稳固。

他心中对谭威的敬佩又深了几分,也不再纠结字迹好坏,午后便带着墨宝急匆匆返回黑虎营基地。

抵达后他立刻召集工匠,下令连夜将这八个字刻在营地入口处的大石上,他要让每一个进入营地的人,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八个字,将其刻在心里。

工匠们不敢怠慢,连夜点起油灯,握着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直到天快亮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八个大字终于清晰地呈现在石面上,字体虽非名家手笔,却透着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

次日清晨,黑虎营的建设便全面铺开,四千名从沙城调来的军士按照辛咏卷的安排,迅分工。

一千人负责挖地基,他们拿着铁锹、锄头,在标记好的区域里挥汗如雨,一锹一锹将泥土挖起,再用箩筐运到远处,确保地基深度与平整度达标。

一千人专门挖水渠,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一点点开凿河道,既要保证水渠能顺利引清河水入营,又要避免破坏周边地形。

一千人专注打条石,他们围着巨大的石块,用凿子敲敲打打,将不规则的石头打磨成规整的条石。

作为营房与围墙的基石;还有一千人负责伐木,他们带着斧头、锯子前往附近的山林,只挑选成材且不影响生态的树木砍伐,既避免滥砍滥伐,又能满足建设需求。

伐木的军士们格外用心,每伐倒一棵大树,都会在原址上种上三颗新树,然后将大树推向清河。

树干顺着平缓的河水漂向营地,负责接收的军士早已在河边等候,用绳索将树干固定,再合力拖上岸。

在辛咏卷的指挥下,这些树干被用来筑木栅栏与营门,木栅栏沿着营地外围搭建,每根木头都深埋入土,再用铁丝加固,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

营门则选用最粗壮的树干,打磨光滑后刻上“黑虎营”

三个大字,与入口处的题字大石遥相呼应。

仅仅十几天时间,黑虎沟军营便初具正规模样,整齐的地基已铺设完毕,水渠的雏形清晰可见,木栅栏将营地围得严严实实,营门矗立在入口处,透着一股威严之气。

辛咏卷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愈觉得谭威理念的高明,军士们亲身参与建设,不仅效率高,还对营地多了几分归属感。

待黑虎营建设步入正轨,辛咏卷便暂时离开营地,返回蓝池城向谭威汇报进展。

而谭威在辛咏卷离开后,也牵着辽东马回了合卢寺,这里既是他在蓝池城的居所,也是处理政务的地方。

刚到寺门口,他便叫来负责寺内事务的手下,叮嘱道:

“把寺庙的宗教场所与住宅区彻底分隔开,用矮墙隔开就行,不要影响可萨女子的宗教活动。”

他清楚可萨女子大多有自己的信仰,不能因寺庙被用作官邸而剥夺她们的信仰自由,这既是对她们的尊重,也能让她们更好地融入蓝池城的生活。

手下连忙点头应下,当天便组织人手开始搭建矮墙,将寺庙的大殿、经堂等宗教区域与后院的住宅区清晰划分,互不干扰。

随后谭威又令张晗去周边寺庙召来几位心怀普渡众生信念的和尚,他知道合卢寺本是宗教场所,只有重新有僧人主持,才能恢复其应有

最新小说: 回到汉朝当大佬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火烧黎明 九娘 不学鸳鸯老 大唐男保姆 灭世魔龙三岁半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