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应该就是这位罗老师来说明这个标准了。”
“咱们再认真听听。”
说罢,两人皆正襟危坐,等待着罗老师的分析。
......
【各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你们知道什么是“危险排除一般人标准”吗?】
【那什么又是“一般人标准”?】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位妇女,面对那种情境,你会踩几脚呢?】
.......
朱瞻基忽然感觉浑身鸡皮疙瘩起了一地。
若他是这位妇女,他必定是要跳起来踹死这名歹徒啊!
馋什么不好,馋他身子!
何其大胆!
......
【如果是我,老子上去就要踩4脚,甚至还得找块砖往他头上招呼。】
【大家觉得这样做合适吗?】
【合适的不得了!】
......
各朝古人忍不住点头。
他们也觉得简直是太合适了!
不赶快踩几脚,等着被强吗?
.......
【因此,我们在判断时,千万不要站在事后的角度,那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判断呢?】
【应当是从事前的一般人视角出发,而非事后的理性人角度。】
【简单来说,事后的理性人其实就是事后诸葛亮。】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我们不应该总是用事后的眼光去评判,那是上帝视角。】
......
张飞听得频频点头,似乎觉得这番话颇有道理。
“我有些明白“事后理性人”的含义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就像是针扎不到自己身上,永远不会感到疼。”
张飞看了诸葛亮一眼,小声嘟囔。
“就是罗老师所说的“事后诸葛亮”,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诸葛亮没在意这个说法,开口说道: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站在‘一般人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是那个被害人。”
“若是这位妇女没有踩歹徒几脚,他一旦从粪坑中挣脱出来,极有可能会因愤怒而杀害那名妇女。”
......
【有些同学认为这位妇女的行为属于事后防卫。】
【但我想强调的是,在防卫不适时的情境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三段话的描述。】
【即使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但在结束后的防卫行为,与结束前的防卫行为是一体化的防卫行为。】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