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去吧。”
“好好休息。”
杨凌起身送走了鱼信,随后又让人把苗野带了过来。
分开询问。
倒也不是因为信不过他们为人。
而是信不过冥海。
哪怕他们没有撒谎,但很可能出现某些影响,导致互相之间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产生偏差。所以各自单独问询,是不可避免的。
等到送走苗野。
杨凌也在桌上画出了一幅粗糙的素描图。
巨大的正方体。
盯着一个硕大的球体。
这是刚才两名深潜队员描述的那个水下建筑,造型相当奇怪,与这个时代的任何建筑都不一样。
“有点科幻色彩。”江桥点评道。
“是的。”
“这就是冥纪元早期的建筑。”
杨凌盯着素描。
忍不住露出了欣喜之色。
“故乡在灵异时代的后期,建筑风格逐渐转向单纯的数学几何与线条组合,认为这种构造符合世界真相,也利于灵异的延展。”
“但实际上。”
“这种风格的灵感来自对深渊的探索。”
“深渊中有许多意义不明、光怪陆离的几何图案,也有许多扭曲重叠的怪异空间。”
“很抽象。”
“这种建筑风格一直到大逃亡前期都还非常流行。”
“冥海中的这座建筑想来一脉相承,设计师与建造者秉承了这种特色,把故乡的风格带到了这个世界。”
“我探索过许多遗迹。”
“冥纪元中期、晚期的建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只有早期。”
“我在探索冥纪元遗迹时,虽然没有见过多少早期的遗留,但从中期一些废墟中发掘出过描述早期的信息。”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
“但里面恰好有提到这种全金属构造,以巨大几何堆叠为风格的建筑。”
杨凌絮絮叨叨。
甚至有些啰嗦。
他现在很激动,很亢奋,很想立刻下海。
去那座建筑里探索。
江桥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对所谓的建筑风格不感兴趣。事实上,在他生活的年代,也有类似构造的建筑。只不过是作为艺术存在,而非日常主流而已。
不过……
对方提到深渊下的几何图案。
这倒是与【模拟器】上“邪灵之躯”的简介对应上了。
但这也不重要。
他又不去深渊。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呢?”江桥打断了杨凌的讲述,问起了之后的计划。
“嗯。”
被这一打岔。
杨凌终于从激动的讲述中冷静了下来,见江桥对故乡的建筑风格不感兴趣,他只好按耐住讲解的欲望,解释道:
“暂时还不能下去,因为死了人,可能有后患。”
“稍等两天。”
“我会派遣几批人员再探。”
“这次扩大范围。”
“因为根据鱼信的描述,那栋建筑的附近可能还有其他建筑。”
“这个信息我不曾掌握。”
“可以探索一番。”
“等外围探索完毕后,我们会尝试打开建筑。”
“进入内部以后。”
“我们会逐步摸清情况。”
“一步一步来。”
“不着急。”
说起探索计划,杨凌非常有经验,给江桥讲述了一下大致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的应对措施。
“这样啊。”
“我看你刚才的模样,还以为你会直接下水呢。”
“我们什么时候下去?”
江桥问道。
“我们暂时不下去。”杨凌摇了摇头,“冥海恐怖,最好的方式是速战速决。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我们这次探索没有办法速战速决。”
“若无意外。”
“可能需要在这片海域待上一段时间。”
“时间线拉长。”
“风险就会不断上涨。”
“我们需要在可控时间内尽可能让队员下去探索,我们则留在这里应对突发状况。”
“这并不是逃避。”
“而是一种王对王,将对将的策略。”
“减少不必要损失。”
“他们探出风险,我们解决风险。这比我们直接去探索更有益于整个船员。”
“如果我们出意外。”
“他们也很难回去。”
“相反。”
“我们后手反击,才能最大化保存舰队。”
“况且,就算我们下去。也不可能短期内探索完遗迹,这需要时间,也需大量的人力,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到的。”
这话乍听之下,确实有点把人当炮灰,自己稳坐钓鱼台的意思。
但实际上。
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