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和苏晚早已为2147年的自己铺好了路——那些看似偶然的现,实则是跨越百年的接力。
“3o秒!”
小林的声音带着颤抖。
“星轨角度校准完毕!”
“能量频率同步!”
当苏晚按下自毁按钮的瞬间,沈砚启动了稳定装置。
反应堆的爆炸在深海绽放出蓝白色的光团,像一颗人造恒星,而怀表的星图突然升空,在光团中形成一道旋转的星轨,将三个时代的能量牢牢锁住。
沈砚仿佛看到了重叠的画面:1943年的沈明远在造船厂校准仪器,2o43年的苏晚按下按钮,而自己站在2147年的深潜器里,三双手在时空中完成了同一个动作。
星图的新坐标
深潜器上浮时,雷暴已经散去,新上海的霓虹重新亮起,悬浮车道上的全息导航恢复了正常。
沈砚打开通讯器,科学院传来消息:东海的时空裂缝完全闭合,所有异常数据归零。
她摊开掌心,黄铜怀表的指针终于指向了正确的时间,表盘内侧多了一行新的刻字,笔迹娟秀,是苏晚的字迹:“星轨会记住每一次接力。”
一周后,沈砚在深海量子站的遗址上,主持了“时空纪念公园”
的奠基仪式。
纪念碑用回收的反应堆金属铸成,上面刻着三个名字:沈明远、苏晚、以及留给未来的空白。
小林递给她一份新的检测报告,东海沟的海沙里,现了大量正在芽的特殊藻类,其基因序列中竟包含量子晶体的稳定片段。
“生物学家说,这是时间裂缝闭合时,能量场催生的新物种。”
沈砚望着平静的海面,夕阳将海水染成金红色,像一条流淌的时间河。
她知道,时空的秘密永远不会被完全揭开,就像星轨总会延伸出新的坐标。
但那些藏在时间褶皱里的勇气与传承,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回到实验室时,量子计算机的屏幕上突然弹出一行新的数据流,坐标指向月球背面的环形山。
沈砚拿起黄铜怀表,星图上的某颗星辰正微微闪烁,像是在出新的邀请。
她笑了笑,在空白的检测报告上写下:“下一站,月球。
星轨指引,永不停歇。”
窗外,新上海的夜空格外清澈,北斗七星的轨迹清晰可见,与怀表内侧的星图完美重合。
跨越三个世纪的接力,在这一刻,有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