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血之孙吴 > 第286章 临湘昌义之

第286章 临湘昌义之(1 / 2)

昌义之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

早年跟随南齐大将曹虎四处征战,屡立战功。

曹虎担任雍州刺史后,昌义之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曹虎入朝为官后,昌义之便留在雍州,继续效命于新任雍州刺史萧衍的麾下,跟随萧衍东征西讨,萧衍对其也颇为优待。

后来,萧衍代齐称帝,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

南梁建国后,昌义之也因此成了开国功臣,并且封侯拜将。

可以说,昌义之此人是极有眼光的,从未跟错过人,跟着曹虎升官财,后来跟着萧衍更是飞黄腾达。

但这一切也和他的能力出色有关,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直平步青云。

在萧衍登基后的第二年,便给予了昌义之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等一系列官职,然后镇守钟离。

后来,北魏派兵侵扰北徐州,昌义之都将之一次次击退。

两年后,也就是萧衍称帝后的第四年,南梁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于是,梁帝萧衍委派弟弟萧宏为主帅,兴兵北伐北魏,昌义之也率军跟随。

开战第二年的二月,昌义之与魏将陈伯之战于梁城,昌义之败走。

四月,北魏以元英为主帅,率军十万迎击梁军。

五月,昌义之再攻梁城,最终将其攻拔。

但此时整个战局却对梁军十分不利,主帅萧宏和诸将都主张继续进兵,唯独昌义之坚决反对,并要求退兵。

果不其然,随后梁军主力果然大败,昌义之也被迫放弃梁城,移军扼守钟离。

北魏大军想要乘胜追击,一举灭亡南梁。

梁帝萧衍却对形势看得十分清楚,认为还没到真正危机的时候。

于是,命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防御工事,以待魏军。

十月,北魏军主帅元英率众围攻钟离。

十一月,萧衍命大将曹景宗都督二十万大军援救钟离。

大战的第三年正月,魏军主帅元英与大将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进攻钟离。

钟离城北临淮水,魏军便在两岸架桥,建浮桥达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

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

当时的钟离城中仅有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奋力抗击。

钟离沟深水深,魏军运土填沟,造井阑、冲车撞击城墙。

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坏。

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

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自去救援,箭到之处,魏军无不应弦而倒。

双方在一日之内鏖战数十个回合,魏军死伤以万计,死尸堆积的与城墙同高,仍不退却。

二月,萧衍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领兵增援钟离,并受曹景宗节制。

韦睿成功抵御魏军的攻势,曹景宗便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这才得知援军到达。

钟离守军闻讯后,勇气倍增。

三月,韦睿乘淮水暴涨之机,派斗舰袭击魏军。

另以小船载干草,灌以火油,趁风纵火,焚烧浮桥,并派出敢死队冲击。

当时,大水特别湍急,突然之间,浮桥尽毁。

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呼喊声震天动地。

魏军大败,元英见桥断,便脱身弃城而走,杨大眼也烧营而去。

此战,魏军溺死者、被杀者,多达三十万之众。

钟离之战,是南梁政权建立初期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强大的北魏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此战的功臣有三人,分别是韦睿、曹景宗、昌义之。

但若非昌义之死守钟离,留给了梁军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的时间,也就不会有后来如此辉煌的大胜!

昌义之真可谓居功至伟,此战过后也因此位极人臣。

可以说,以昌义之在历史上的表现,绝对是一位能征善战,能攻善守的良将。

实在要给他找一个相似之人的话,我觉得他可以比肩张合!

昌义之此人论长相也着实普通,丢在人群里也毫不起眼,但他的一双眸子却炯炯有神,透露出了一种坚定、果决。

正是他的这种眼神,让我认定了他是一位值得争取的将才!

但昌义之乃是刘裕乡党,如今却被周瑜委以原职,所以他要么是诈降,要么就是有什么原由,所以才答应归降。

作为武将,一般不会像文官那样随波逐流,或者讲究什么良禽择木而栖。

一般都是士为知己者死,或者为一主死忠。

但我之所以认为他可以比肩张合,除了二人相似之外,经历也是有所类同。

历史上的张合,本为冀州刺史韩覆的部将,后来冀州被袁绍所得,他又转投袁绍帐下。

再到官渡之战,袁军大败,袁绍病亡,张合也被曹操所俘获,因此转而又为曹操效力。

这一世的张合,经历也和历史上类似。

反观历史上的昌义之,本是

最新小说: 大G,咖啡机与哥布林 我有一颗大帝妖丹 与BOSS一同拯救世界 清梦大帝 掌门道途 仙子,请放下矜持 仙界诛魔神将 我的技能栏里全是怪物招 玄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荒沙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