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
乐乐妹妹呢,怎么没有跟你一起过来?”
回到家里,打过招呼,常书怡上前问袁道。
“乐乐”
是他女儿的小名,今年七岁。
“她去跟你婶娘妹妹家的小孩一起玩去了!”
袁笑着回了一句。
“这样啊!
她要是来了,我还可以带她一起跟小狗玩呢,我爸爸不久前才抓到的小黑狗,太可爱了!
还有鸭子,不过鸭子长大了,有些不好玩了。”
她又说道。
“那就让她下次再过来跟你一起玩。”
“好吧!”
说着的时候,母亲孙春荣端了一些西瓜过来,然后大家边吃边聊。
期间二叔问了他们上午到县城卖桃子的一些情况。
常顺让常书怡简单讲了一下。
她也不小了,很多事情都清楚。
小孩子的话,讲述起来更有意思。
距离吃饭差不多还要半个小时,常书博、常书鸣想去起网,而地笼下了已经过3小时,想起也可以起。
于是他们就一起跟了过去。
常书鸣下的地笼距离近,当几人走到附近时,能看见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的水纹。
很明显,网子里面有货。
一般有鱼的网,当人靠近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鱼对外界危险的感知。
地笼还是用石头绑在网子的前端扔到水里的,收网比较容易,就是把插在岸边的木棒抽出来,然后拖动渔网慢慢收起。
用了不到两分钟,整个地笼就被拿到了岸上。
收获不错,当把所有的鱼虾、泥鳅等倒进桶里,有三四斤。
其中有三条比较大的鲫鱼,只是这三条鱼,差不多就有一斤半。
因为是白天,所以黄鳝比较少,只有一条。
这么多年,这处大堰塘,无论是给常顺、还是给几个孩子,都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堰塘基本上没有完全的干涸过。
每年他们都从里面或多或少的吃到过一些鱼虾。
在常顺的内心里,他是真心感谢门前的这个堰塘。
这些年,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驾鹤西去、年轻人到城里买房,他们这里人烟稀少,越来越冷清。
到堰塘捕鱼、钓鱼的人,也是越来越少。
不过环境也是越来越好。
常书鸣把鱼都倒出来后,又往里面添加了一些饵料,随后把网子又直接扔进了水里,很快重新下好了地笼。
之后,大家又走到了常书博下的地笼前。
还是跟刚才的情况差不多,水面上,地笼周围有水纹荡漾。
当他把网子收起来后,里面的鱼虾比常书鸣要少了很多,只有大概一斤半的样子。
原因不是因为堰塘里面的鱼少,而是渔网破了一个很大的洞,里面的鱼在吃了食物后又离开了。
刚刚收网时,又跑了一些。
关于渔网破了,他们之前也不清楚,毕竟很长时间都没有用过了。
常书博让常书怡跑回去拿了一些绳子,把破掉的位置缠了起来,又检查了一遍网子。
现没有问题,重新投放了饵料,把它扔进了水里。
这地笼已经用了很多年了,需要更新换代。
他们商量着明天回来时就买几个带回来。
“哥!
这次不算,我的鱼网出了问题,晚上再比!”
“行!
那就晚上看谁的网子里面的鱼多。”
………………
重新回到家,又等了几分钟午饭就好了。
“阿顺!
你说到了我这个年龄,也退居二线了,可不可以学着搞一下收藏,玩玩古玩?”
吃饭闲聊,常建义似乎想到了啥,问他道。
不知咋的,很多人年龄大了之后,都想着玩古玩、或者搞一些玄学、风水方面的事情。
特别是以玩古玩的人居多。
所以你去那些古玩城、古玩地摊,看见的人,大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二叔,玩古玩自然没有问题,古玩行业,是最能让人增长见识、知识的行业,不过你要提高警惕,不要什么东西都玩。
特别是瓷器、玉石、钱币、铜器等,这年头假货泛滥、行情一年不如一年。
你买一件东西回去,就要抱着成为收藏家,卖不出去的心理。
而现实的情况,很多人买了东西,急需用钱的时候,根本就卖不出去。
另外买东西,要在一定的价格范围之内,比如说过了多少钱,再好都不要买。
古玩这一行,已经不像几年前、十几年前,随着人们越来越清醒,那些曾经被炒作天价的东西,已经变得有价无市,没人接盘。
总之,玩可以玩,但尽量少买,买也只能当做普通的商品买,花几十块钱,百八十块钱,就算吃亏上当,也无伤大雅,亏不了多少钱!”
常顺比较详细的跟他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