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的相似并非偶然,此刻这般形态的“壹号”
正是最适合驾驭风与气的力量、乘风而行、直指黑海核心的状态。
何佳佳不再与气旋对抗,乱流之中她反而放松了肌肉,如同乘上一叶涓流中的小舟,顺理成章般沿着气流的走向,向着黑海的深处起了进攻。
……
地面,短暂的净土上。
云爆弹的余威仍在,氧气稀薄得令人窒息,所有尖兵的耳朵里嗡嗡作响。
致命的冻雨被狂暴的气流彻底清空,被打散吹飞成稀薄的冰雾在低处弥漫。
但这宝贵的喘息,是用狂暴的火力硬生生撕出来的,始作俑者——头顶的黑海——却毫无损。
如果战术目的只是为了清空冻雨,考虑到尖兵们纳米机器人的储量,这项战术的性价比有些过低了。
“松饼女士”
头盔下的呼吸粗重而急促,刚才那孤注一掷的命令几乎抽干了她的力气。
要知道她的武装可不适合射后坐力过大的武器,所谓术业有专攻,活用传感器获取情报和共享才是sas预警型通用纳米武装的长处。
她没有丝毫停顿,扩音器再次响起,声音不容置疑:
“所有单位!
窗口时间有限,分队保持要塞模式火力压制,其余能动弹的立刻抢救重伤员!
快!”
荒野上幸存的尖兵们如同被鞭子抽醒。
没有欢呼,只有沉默而高效的执行。
破损的装甲踉跄移动,金属摩擦声和伤员压抑的呻吟在突然降临的、近乎诡异的寂静中格外刺耳。
有人拖着断腿扑向被冰晶半掩的战友,有人则立刻将武器对准头顶那片令人心悸的黑色天幕。
“米什卡!”
“松饼女士”
猛地扑回那个俄罗斯男人身边。
失去了持续不断的冰晶轰击,头顶的装甲不再震颤,但那深棕色的液压油痕,依旧如同不祥的溪流缓缓渗入泥土。
安全降临的前一刻“米什卡”
耗尽了力气,武装轰然倒塌,装甲板展露出千疮百孔的表面,半融化的冰晶深深嵌在其中。
要是“米什卡”
因为刚才肉体力量硬撑纳米武装的壮举而受伤的话,除去肌肉和韧带这些常见部位,腰椎和心血管也极有可能受损。
若是因此陷入昏迷,“米什卡”
可没法在云爆弹燃烧后的缺氧环境中活下来。
所以“松饼女士”
颤抖的手指迅搭上了“米什卡”
武装外部的紧急生命监测接口,掀开装甲板和之前救援“哨兵一号”
时一样取出辅助动力系统再接上。
至少要保证机械通气!
不仅如此,“米什卡”
当前的身体状态也被同步投射到他的面甲表面,供施救者检查。
“哨兵一号”
挣扎着半坐起来,他的纳米武装同样受损严重,但此总算完成了恢复动力的自检流程。
两人的目光又同时落回“米什卡”
沾染白霜的面甲上,上面的信号尚在读取中,宛若一潭死水。
荒野的风卷起冰雾,掠过“松饼女士”
沾满泥浆的“红色贝雷帽”
。
“‘米什卡’……醒一醒。”
她的声音低沉,不断重复同样的话语,同时手上更换液压管的动作也一刻不敢停下。
直到完成维修的那一秒,象征“米什卡”
心跳的微弱信号——虽然如同风中的残烛,但好歹是有了——在他的面甲上一下又一下地艰难跳动起来。
还活着!
“红色贝雷帽”
下传来抽泣声。
她知道自己身为指挥官,没有时间悲伤,更没有时间犹豫,特别是全员正在对黑海动命名作战的现在。
但是,她怎能没有任何触动?这可是在牺牲如同呼吸般平常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由自己亲手挽回的第一条性命!
“米什卡”
的面甲此刻除了生命监测,还包括了诸如姓名、血型等基本信息,“松饼女士”
一一浏览,在确认面前的男人脱离危险后长舒了一口气。
“欢迎回来,尖兵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沃罗诺夫。”
“啊、我还真是中大奖了,多亏你我保住了小命……可真是个好女人。”
米哈伊尔断断续续地说道,这一刻好像光是说话就够费劲了。
“好好休息吧,接下来交给我们。”
“松饼女士”
没有反驳米哈伊尔奇怪的话,只是极具信念感地抄起武器轨道上的枪械。
“我会歼灭头顶的黑海,带你们回家的!”
听到这话,米哈伊尔大笑起来。
紧接着纳米武装再度运转,核心炉的嗡鸣声陡然增大。
米哈伊尔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扭了扭脖子出咔咔咔的声音。
“我只是累了,又不是死了,歼灭海鬼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