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泉市委会议室里,常委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对于江奎金属材料公司,大白天绑架娄老板,实施强买,以及煽动马家村村民围堵派出所。
不用定性,这分明是违法行为!
然而,怎么处理,不使得事件升级,才是最关键的。
政法委书记田海说道:“马江奎身为村长,违法乱纪,劣迹斑斑,必须予以严惩!”
他是政法委一把手,坚持使用法律,手段强硬,主张使用雷霆手段,给犯罪分子迎头痛击。
宣传部长程子嫱表态:“马家村人数众多,使用强力手段,造成社会舆论,这对政府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
她建议,还是使用原来的忍让包容,而后徐徐图之。
副市长鲍长云说道:“我赞成程子嫱同志的意见,不要使事态扩大,暂时容忍一二。
待时机成熟,将马江奎、及其一众追随者,一举抓捕法办!”
他的立场,看似与程子嫱相似,其实,他另有用意,因为他听到了苏东晨的名字。
“容忍,到底容忍到什么时候?”
纪委书记魏申明,也是强硬派,“我建议,立刻将人群驱散,而后将屡次带头闹事的不法分子,逮捕严惩!”
他还暗指,是政府过于包容,使得犯罪分子误以为人民软弱可欺。
其实,单纯指责政府过于包容,一味忍让,也有失偏颇。
这其中,也有马氏一族民风彪悍,不服教化有关。
据坊间传说,在清末,清政府就对马家村实行过大规模屠杀。
据传,有位丁姓巡抚在当地执政期间,马家村仗着家族人多势众,屡屡欺凌周边村民,对官府的管理视若无睹。
他们不断地挑衅官府,甚至连巡警部门也不放在眼里。
马家村,已然成为这里最大的安全隐患。
知府难以忍受马家村村民的蛮横无理,多次向巡抚大人请教应对之策。
然而,巡抚的权力也并非没有边界,尤其是在处置人命问题上。
在一次早朝时,丁巡抚见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面露倦色,正欲退朝之时。
他上前禀奏道:“陛下、太后,明泉府有个马家村,此村刁民,向来不把朝廷法令当回事,微臣欲严惩不贷,还请陛下、太后明示。”
如此小事,竟也来请示,如此一来,朝廷岂有的忙了!
慈禧道:“此等琐事,罢了!”
言罢,便宣布退朝。
丁巡抚归来后,授意明泉知府,将马家村五十名屡次带头闹事者,捉拿归案。
而后将他们埋于农田之中,仅留头部在外。
随即,命令村民驱赶耕牛,拖着碎土、平地的铁耙过来,宣告:“谨遵太后懿旨,将这些刁民耙了!”
紧接着,牛鞭声响起,耕牛拖着铁耙而来,将那五十名屡次带头闹事的村民,脑袋耙得稀烂。
丁巡抚就知道慈禧太后喜欢说“罢了”
二字,巧妙地利用同音字,除了马家村不法之徒这一害!
自那以后,这些村民安分了好些年。
然而,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面对党的爱民政策,他们又开始不安分了。
常委会商讨了三个小时,严宽两派,各有道理。
此事既关系到国法,又涉及到政治层面,很难拿捏,事关重大。
最后,市委书记谭天峰决定,将双方的处理意见,上报省委,请上层定夺。
黄河路派出所。
上级下不来指示,下面的军警,只能在安抚之中等待。
市局李副局长拿着喇叭,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都要冷静!
要相信人民政府,这件事情,一定会处理好的,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此时此刻,根本无法讲道理,更不能强求释放被绑架的人员。
否则,可能会引村民的强烈反弹,导致场面失控。
“什么时候能有结果,我们现在就要!”
下面有人不依不饶地喊道。
李副局长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回应道:“很快、很快,请大家相信政府!”
“不行,我们现在就要!”
“对,交出凶手!”
“……”
了解内情的领导们,气得肺都要炸了,恨不得把这些人一个个都关进大牢。
赵豆豆瞅准时机,来到了派出所。
一进门,就看到苏东晨几人,有的脑袋缠着绷带,有的胳膊用绷带吊着。
每个人都不仅流了血,还鼻青脸肿的,这让她气得牙关紧咬。
“东晨,你们别出去,等我送你们回家。”
苏东晨也郁闷到了极点,真后悔一开始没直接逃回家!
现在可好,被堵在这里,回不去了。
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赵豆豆气得咬牙切齿,转身又走了出去。
她刚出门,就看到天上砖头乱飞,李副局长被打得头破血流,抬了回来。
还有好几名民警也受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