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正嘅信息》(粤语诗)
文\/树科
信息唔系我哋而家知道嘅
信息噈喺我哋知唔知道嘅
个啲嘢嚟嘅……
边啲嘢嚟嘅?
边啲?个啲,冚唪唥嘅
我哋嘟喺信息嚟啫……
《树科诗笺》2025.5.5.粤北韶城沙湖畔
《在粤语的褶皱里打捞信息的幽灵》
——论树科《勘正嘅信息》的语言哲学与存在之思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浩渺星空中,树科的粤语诗《勘正嘅信息》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方言的质地与深邃的哲思,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表达范式,在语言与存在的交界处开辟出一片崭新的探索领域。这首诗以看似直白、口语化的粤语表述,构建起一个充满思辨色彩的信息哲学空间,引领读者在熟悉又陌生的方言语境中,重新审视信息的本质与人类认知的边界。
一、方言的诗学突围:粤语书写的陌生化与本真性
树科选择以粤语创作《勘正嘅信息》,这一语言策略本身便具有深刻的诗学意义。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语言传统。当诗歌从普通话的标准化表达转向粤语的方言书写,首先带来的便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唔系”“噈喺”“冚唪唥”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与语法结构,让非粤语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恰恰打破了读者惯常的阅读期待,迫使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诗歌的内涵。
正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粤语在诗歌中的运用,使原本可能流于普通的关于信息的探讨,因语言的陌生化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读者不再能够凭借已有的语言经验和认知模式快速解读诗歌,而是需要在反复咀嚼中,感受粤语独特的韵律与节奏,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然而,粤语的运用又不仅仅是为了制造陌生感,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语言的本真性。方言是最贴近生活、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它蕴含着当地居民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在《勘正嘅信息》中,粤语的使用让诗歌更具生活气息,仿佛是诗人在街头巷尾与读者的一场随性交谈。这种口语化的表达,使得诗歌中的哲学思考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读者在熟悉的语言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深入思考诗歌所传达的思想。
二、信息的解构与重构: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认知困境
诗中反复出现的“信息”一词,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新闻、数据等具象的信息概念,而是被诗人赋予了更为宽泛、抽象的哲学意义。“信息唔系我哋而家知道嘅\/信息噈喺我哋知唔知道嘅\/个啲嘢嚟嘅……”诗人以一种近乎诘问的方式,打破了我们对信息的固有认知。在传统观念中,信息往往被视为可以被明确获取、理解和掌控的对象,但在树科的笔下,信息成为了一种超越我们认知边界的存在,它既包含我们已知的内容,更涵盖那些尚未被我们意识到、甚至可能永远无法知晓的事物。
这种对信息的重新定义,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契合。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在面对世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在《勘正嘅信息》中,信息的不确定性恰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和世界的复杂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似掌握了海量的信息,但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信息隐藏在黑暗之中,等待我们去探索,却又可能永远无法触及。
诗中“边啲嘢嚟嘅?\/边啲?个啲,冚唪唥嘅\/我哋嘟喺信息嚟啫……”的追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认知困境。诗人通过连续的疑问和自问自答,将信息的范围无限扩大,甚至将人类自身也纳入了信息的范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处理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这种对信息与人类关系的重新审视,引发了我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当我们成为信息的一部分时,我们又该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定位自己?
三、语言的牢笼与解放:诗歌中的悖论与超越
《勘正嘅信息》在语言表达上充满了悖论与矛盾,这种悖论性恰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一方面,诗人试图用语言来勘正和解释信息的本质,但另一方面,语言本身又成为了理解信息的障碍。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在诗歌中,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无论诗人如何努力用粤语去描述和界定信息,都无法完全涵盖信息的全部内涵。
然而,诗歌并没有陷入语言的困境而无法自拔,而是通过悖论与矛盾实现了对语言的超越。诗中看似重复、琐碎的表述,实际上是诗人在不断突破语言的边界,试图用有限的语言去接近无限的信息本质。这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