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起身离开,换做寻常时候或许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可在这贵云书院的诗会内,有不少人来到蜀州,都是为了陈逸这位轻舟先生的书道。
因而他一离开,即便这处宽敞的院落里,人员众多,仍有不少人注意到陈逸的动向。
高台上得岳明先生、卓英先生等人自不用说。
眼见诗题刚出,被他们寄于厚望的陈逸不想着写诗词显露书道,而是神色清闲的走出去,像是逛街游玩那般。
两人老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卓英先生凑近一些,“院长,轻舟应是去方便,这个人有三急……倒也正常,也正常。”
岳明先生微微颔首,“但愿吧。”
相处这么久,他对陈逸也算有些了解,知道今日这场合不一定能勾起陈逸的诗性。
好在他想成事的心有,但没有执念,倒也不会过于苛求陈逸什么。
这时,同样察觉陈逸离开的蜀州知府刘巳,扫了一眼众人神色,探出脑袋看向上首位置,拱手道:
“岳明先生,我久闻轻舟书道圆满,一直没能得见。”
“今日中秋佳节,你为何没有安排他作诗一首?也好展露展露他的书道,让我等开开眼啊。”
岳明先生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的说:“轻舟乃我书院教习,并非卖艺唱曲的姑娘。”
“诗词轻舟想做就做,字想就写,即便老夫是这书院的院长,也不会去强求。”
卓英先生笑着附和道:“院长说的在理。”
转头他就看向刘巳,笑着说道:“刘知府,书院不是您那衙门,可没有上下尊卑之说。”
刘巳老脸一红,“二位先生说得是,受教了。”
说完,他便悻悻地缩了回去。
别看他是蜀州知府,主管府城大大小小事务,但在场坐着的诸位,没一人是他能得罪的。
没有官身的有学问有名望有家世,有官身的呢,各个比他位高权重。
尤其坐在岳明先生身侧的刘洪、杨烨两人,更都是二品大员。
若非今日诗会,乃是私下场合,估摸着在座之人谨小慎微的不在少数。
这时,刘洪似是刚刚听到一般,环顾四周,笑着问道:
“岳明兄,不知陈轻舟坐在何处啊?”
“他做不做诗,写不写字尚在其次,人,总得让老夫瞧一瞧,认个脸熟。”
岳明先生一顿,侧头对上刘洪目光。
旁人他可以不去理会,或者搪塞过去,但是换成刘洪,他一样得慎重些。
“轻舟刚刚离席,晚些时候,老夫问过他后,再带他过来。”
刘洪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问?”
“怎么,他的书道当真能得老兄你这般看重?”
岳明先生恢复平静,竟直接承认下来,“公墨兄说得没错。”
“轻舟书道圆满,还是新体字,他能进入我贵云书院,乃是我书院幸事。”
说着,他抬手指向另一侧的章平先生等人,“换做岳麓书院、应天书院,面对轻舟这等人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