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1062章 攻城开始 初步试探

第1062章 攻城开始 初步试探(1 / 2)

更何况……慕容雪魄眼底闪过一丝更深的算计。这伙汉军与科比能厮杀经年,早已是强弩之末。若能借汉军之手彻底覆灭科比能,待他们兵力折损、疲惫不堪之际,自己再挥师而上,将这股汉军也一并击溃——到那时,他既是终结旧王庭的“新主”,又是击退汉人的“草原守护者”,威信自会如日中天,整个草原便再无人敢质疑他的统治。

风卷着草屑掠过脸颊,慕容雪魄抬手按在腰间的弯刀上,指节微微泛白。他要的从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整个草原的臣服。科比能、马超,不过是他登顶路上必须踏过的台阶。只要能达成目的,暂时与汉军虚与委蛇,又算得了什么?

身后传来大军拔营的动静,马蹄声、甲胄声交织成一片,带着势在必得的气势。慕容雪魄转身翻身上马,银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全军,加速前进!斡耳朵城的战事,我们不能迟到。”

他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志在必得的笃定。在这片广袤而残酷的草原上,唯有笑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宰。而他,正一步步朝着那个位置靠近。

斡耳朵城下,苍凉的号角声终于撕破了沉寂,如同巨兽的咆哮在草原上回荡。马超立于高坡之上,手中长枪向前一指,沉声道:“传令张辽、张绣,各领本部人马,分别对城西、城南发起冲锋!”

军令一下,两员大将立刻翻身上马,身后的汉军骑兵如两道洪流,卷起漫天烟尘,朝着斡耳朵城扑去。

这斡耳朵城虽号称鲜卑王庭,在汉人眼中却实在算不得“城池”。它没有中原城池那般高耸的砖楼、坚固的瓮城,不过是一圈由巨石垒起的围墙,最高处也不足两丈,墙身布满缝隙,连像样的箭垛都没有。墙内倒是错落着不少营帐,只是比寻常部落的帐篷更为宽大,绣着金狼图腾的便是王族居所,其余则是贵族营帐——鲜卑人本是逐水草而居的族群,科比能能在此立足,全靠四方部落纳贡供养,城中住的多是鲜卑贵族,平民寥寥,故而无需像寻常部落那般随季节迁徙。

可自左贤王塔里木率部退守至此,这座本就不算宽敞的“城”便彻底变了模样。大小营帐像插针般塞满了城墙内的每一寸空地,破旧的毡毯、散落的兵器、面黄肌瘦的妇孺……让这里瞧着更像一座临时拼凑的难民营,混乱中透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鲜卑人本就不擅守城,此刻更是将生死系于那圈简陋的石墙。城头上,乌兰达手持弯刀嘶吼着,指挥着战士们向下投掷石块、挥舞长矛。塔里木则带着一批老弱,在墙后搬运箭矢,时不时有人被城下射来的箭矢射中,惨叫着滚下城头。

张辽的骑兵已冲到城下,盾牌手列成方阵护住中军,弓箭手在后方弯弓搭箭,箭雨如飞蝗般掠过石墙,城头上的鲜卑兵纷纷中箭倒地。张绣则率部架起简陋的云梯,悍勇的汉军士兵踩着摇晃的木梯向上攀爬,刚露头便被鲜卑人的弯刀劈中,鲜血顺着梯阶流淌,转眼又被后面的士兵踏在脚下。

没有精巧的守城器械,没有严密的防御阵型,鲜卑人只能用血肉之躯填补防线的缺口。一个士兵倒下了,立刻有另一个人顶上来,石墙上很快堆满了尸身,血腥味混着尘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高坡上的马超看着这惨烈的景象,眼神没有丝毫动摇。他知道,这是攻破斡耳朵城的必经之路,也是终结科比能统治的最后一战。

徐庶立于马超身侧,望着城下胶着的战局,眉头微蹙,忽然凑近低声道:“主公,那斡耳朵城本就不算坚城,内里又多是营帐,如今左贤王部众涌入,人口愈发密集。他们的石墙简陋,防御薄弱,不如让骑兵备足火箭,远远抛射进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营帐多是毡布所制,遇火即燃,定然能引发城中骚乱。届时鲜卑人自顾不暇,说不定会被逼迫出城与我军决战——如此一来,既能打破僵局,也可减少我军攻城的损耗。”

马超闻言,目光一亮,颔首道:“先生此言甚有道理。”说罢转头向后,扬声道:“徐晃!”

徐晃正按捺着冲锋的念头,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抱拳应道:“末将在!”

“你率本部兵马,即刻赶制火箭,”马超沉声道,“绕至城北、城东方向,以迂回之法靠近,对着城内密集的营帐抛射,务必搅乱他们的阵脚,逼迫科比能出城应战!”

“末将领命!”徐晃轰然应诺,转身便去调集人马,帐外很快传来砍伐竹木、熔胶制箭的动静。

马超又看向一旁的羌人首领烧戈,吩咐道:“你即刻作为使节,前往慕容雪魄营中,催促他速速发兵进攻,就说我军攻城受挫,伤亡惨重,已快顶不住了,请他即刻出兵相助,缓解我军压力。”

烧戈躬身领命:“属下遵命!”

徐庶看着马超一连串部署,抚须点头:“主公此举,一箭双雕。火箭扰敌,可乱其军心;示弱催兵,既能试探慕容雪魄的诚意,也能让他分担攻势——若他真有异动,我军也能早做防备。”

马超望着城下依旧激烈的厮杀,冷声道:“科比能已是困兽,慕容雪魄若识趣,便该知道此刻该做什么。若他敢拖延,等我破了城,下一

最新小说: 火烧黎明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背欺里火宿 破怨师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九娘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