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个国宝,是一只母系社会时期的人头壶。
陈凡肯定不会上来就选这种地狱级难度,他选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那就是去博物馆学习的时候,张馆长带他去看的第一件国宝,青铜鼎。
青铜鼎基本上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鼎身内部有铭文,这种铭文分为铸铭和刻铭两种,又被称为「金文」。
文字是文化之源,自然更是文学之本,从金文开始切入,继而探讨当时的社会风俗丶礼仪,以及文化之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非常好写。
陈凡连资料都不用查,整座青铜鼎,和当时西周时期的相关资料丶经典都在脑中浮现,继而通过敲击不断的手指头,化成电脑屏幕上一行行的文字。
西周时期的经典着作不多,仅有《诗经》丶《尚书》丶《周易》等寥寥几部,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写的东西不要太多。
而且徐教授对《尚书》和《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上个学期,他跟着徐教授上课,享受一对一的服务,徐教授的学术成果,自然而然也成了他的资粮。
再结合他自己看过的其他着作丶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不知不觉,便碰撞成了一篇论文,《从青铜器看文脉之源》。
等他写完论文,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就连屁股下的火炕,也没之前那麽暖和。
原来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天。
陈凡赶紧将火炕重新烧热,随意做了一碗海陆空什锦炸酱面,唏哩呼噜吃完之后,便上床睡觉。
……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列印好的论文去了学校。
徐教授办公室里,陈凡乖乖坐在办公桌前,盯着老师检查作业。
嗯,不是一位老师,而是三位老师。
真巧,刘登卓和席天平两位老先生也在,江大三老又聚齐了。
良久之后,徐教授才抬起头来,顺手将稿子递给席天平,看着陈凡的眼里满是笑意,「资料详尽丶论述有据,内容也非常精彩,没少花时间吧。」
陈凡「啊」了一声,满脸诚恳地点点头,「从老师布置任务那刻起,我就在思考这篇论文要怎麽写。在博物馆跟着张馆长学习的时候,也在同步整理资料,每天都工作到半夜。然后才开始下笔,就连单位开会时也在构思,才在昨天深夜完成。」
徐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
顿了一下,又说道,「其实不用着急,我给你定的时间是学期结束前,还有时间,虽然你是年轻人丶身体好,也要劳逸结合才行。」
听到老师关心的话语,陈凡心里有些不好意思,搓了搓双手,小声说道,「主要是单位上事情多,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从函授中心和文学青年杂志,转移到了外联部。
明天我就要去京城出差,也不知道什麽时候能回来,所以才想着尽快完成作业,也好了了一桩心事。」
徐教授恍然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随即看着他问道,「工作很忙吗?」
陈凡腼腆地笑了笑,「还行,主要是开头难,等把对外交流的渠道搭建起来,后续的就容易了。」
徐教授点头说道,「也对,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都一样。」
他又对着陈凡笑道,「学习丶工作之间,也要掌握好平衡,如果有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跟我说。
本来你的学习进度就已经非常超前,适当放缓几天,也是没有关系的。」
陈凡认真点头,「明白了,谢谢老师。」
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