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来,「收假辨真」,几乎成了博物馆的惯例。
也就是博物馆会主动收集一些真假难辨的赝品,用来与真品进行对比,以防真假混淆,也能增长学问。
能够把假货造得跟真的一样,必定要对当年的制作工艺非常了解,这不是学问丶是什麽?!
再往后,绝大多数博物馆里拿出来展出的,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赝品,尤其是国宝级的东西,常年放在库房里保存,基本上只展出赝品。
哦,人家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叫仿品。
反正去参观的基本上都是外行,看个热闹就够了,还要什麽真品呢?!
现实情况如此,江南博物馆自然不会例外。
从民国时期的民窑赝品瓷器,到河南尹川烟涧村出品的现代仿真青铜器,博物馆的库藏里面,连假货都假得很有特色。
陈凡是白天看真品,晚上琢磨假货,几天下来,就将张馆长脑子里的存货,掏得乾乾净净。
最后张馆长没办法,只能给他办了一张长期通行证,无奈地说道,「在鉴宝这方面,我是没什麽可以教你的了,既然能鉴宝,那对历史方面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去学习,就没必要继续在这里耗着。
徐老师既是国学大家,也是历史大师,这方面的东西,他懂得只比我多丶不比我少。
既然我没什麽可以教你的,那你也不用再每天过来。我给你办了这张通行证,你以后有时间了就可以过来看看,前面的展区和后面的库房,都可以随便进,只要不把东西带出去就行。」
陈凡学了人家的本事,当然异常客气,「这些天多亏您的指导,以前我对古董没什麽感觉,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才发现里面的学问真不简单。
古董的可贵,不在于他的材质丶外形和稀有程度,更不在于值多少钱,而在于其工艺丶艺术内涵,和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这种文化内涵,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后我会常来,也会继续研究这些东西。」
张馆长听到这话,心里感到非常欣慰,笑着连连点头,「你能有这个转变,我非常开心,也不枉费我这几天教你。」
顿了一下,又开着玩笑说道,「这里随时欢迎你来,只要不把东西拿出去,待多久都行。」
陈凡笑道,「那不至于,如果我要收藏,上海文物商店里的东西多得是,价格也不算贵,可以去那里买。」
听到这话,张馆长心里一动,掏出自己的小记事本,打开后翻了翻,随即找到一条记录,抄在后面的一张白纸上。
他将纸撕下来,递给陈凡,说道,「这是我一个老同学,现在就在上海文物商店做副主任,同时也是高级研究员,你要真去那里买宝贝,找他肯定没错。」
这年头都不说鉴定师,而是研究员,显得正规丶有格调。
等陈凡接过去,他又说道,「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文物商店经过了改造,那里对外出售的,全都是经过鉴定的真品,你去那里买东西,还是很有保障的。」
陈凡将纸条收好,脸上笑开了花,「谢谢了。」
别说,在这里学了一个星期,他还真有收藏古董的想法。
反正他现在是钱多得没地方花,又对古董有了兴趣,买一批回来摆在家里,时不时的赏玩一下,也是很有文化气息的嘛。
收好纸条,他从包里翻出来两条中华,嘿嘿笑着递给张馆长,「这个就算学费了,不收就是嫌弃。」
张馆长也不客气,将烟接过去,随手丢到桌上,之后对着陈凡笑道,「东西我收了,不过,你要是能办成一件事,我会更高兴。」
陈凡眨眨眼,「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