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554章 文学青年

第554章 文学青年(1 / 5)

    第554章文学青年

    不得不说,何青生给陈凡安排的这个秘书还不错,办事从来没有多馀的话,要做什麽事情,一声吩咐下去,告诉需要的结果和标准,她很快就能执行到位。

    虽说这些工作都不难,只是传递信息丶追踪过程,但能有这麽高的效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在边慧芳紧张的奔跑丶作协相关部门的忙碌下,一个星期后,万事俱备丶刮东风!

    ……

    辽阔的大草原,一座座毡房宛如白云落在草地上,毡房远处则是一片片缓缓移动的牛羊。

    在其中一座最大的毡房里,宁敬民手里捧着课本,一字一句地带着学生们读书。

    这里是一所「马背小学」。

    自古以来,大草原上的牧民都是逐草而居,很少有固定的场所,这种情况下,上级要求的「普及小学教育丶扫除文盲」便成了一个大难题。

    尤其是草原上的冬天会有连绵大雪,出行非常不便。

    在46年的冬天,KSKTQ大雪封路,学生们连门都出不去,更别说上学。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当时KSKTQ的老师们便想了一个办法,让老师们各自认领定居点,然后骑着马儿丶到学生家里去上课。

    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地默默实行了十几年后,终于得到地方上的重视,随后便向上级汇报丶进行推广,这便是「马背小学」的由来。

    到了60年代中后期,从内蒙到青海丶再到新藏,这种「马背小学」或「帐篷小学」越来越多,基本能覆盖绝大部分牧区。

    夏季的时候,在牧民们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将生产队的蒙古包扎在那里,做为临时校舍。

    对那些因转场而居住分散的牧民子女,老师们就骑马到学生家中上课,或将学生组成小组,托人代为管理与辅导,老师巡回面授。

    巡回教学时间根据牧民居住情况而定,一般在7到8天左右可以巡回一次。

    在春丶秋丶冬三季,牧民居住分散,也没有固定校舍,全靠老师们骑马教学,他们每到一个教学点便吹响螺号,附近的学生听到螺号声,就会聚集起来上课,通常每次授课时间在3到4小时。

    宁敬民就是一位马背上的老师。

    他本来是上海人,十年前随着浪潮下乡丶到了内蒙古插队,凭着高中学历,顺利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负责这一片的学生教学。

    之后结婚丶生子,顺理成章地在大草原上安了家。

    在这里,他没有寒暑假,只有一次次马背上的迁移,宛如一名草原上的老牧民,看着那群孩子们一点点长大。

    但是,从小就喜欢文学的他,心里面始终还有一个文学梦。

    去年的高考他也参加过,考试的时候自我感觉考得还可以,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直到现在,也没能等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哪怕一个大专也没有。

    他只能按捺住躁动的心情,白天继续骑着马儿丶捧着课本教学,晚上则回到家里埋头苦读,只希望今年再战考场,看看能不能考上。

    哪怕考个中专,能多学一点文学知识也行。

    一段课文读完,点了几个同学的名抽查,发现他们已经差不多掌握,便换了一本数学课本。

    马背小学上一次课不容易,他希望能抓紧时间多教一些。

    就在这时,外面隐隐传来一阵呼喊声。

    宁敬民侧耳倾听,听着像是自己的妻子?

最新小说: 神算邪妻万人嫌?裴总猛猛送功德! 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 认了假爹爆红后,亲爹怎么哭了? 病娇大佬別黑化,好孕乖乖女驾到 豪门千金!狂卷千亿跑路 太子白月光?她是本相的女菩萨 雪落经年芸已归 我修改的简历都成真了 大蜜蜜的小助理 靠咸鱼爆火的玄学女,被迫成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