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461章 干塘捕鱼

第461章 干塘捕鱼(1 / 6)

    第461章干塘捕鱼

    前文说过,有一段时间,也就是从69年3月份起,全国大部分学校都是春季入学丶冬季毕业,小学上5年,初中丶高中都是2年,一直到74年才变回来。

    但是,众所周知,祖国地大物博。嗯,跟物博没关系,主要是地大,所以执行的时间很不统一。

    首先是春季入学,有少部分地方根本就没变过,人家春季入学,他们依旧秋季入学,安之若素。

    等变回秋季入学的时候,同样的原因,别人轰轰烈烈的变,有些地方的学校却安稳不动如大地,甚至到80年代初期的时候,还有学校是春季入学。

    关键是教委也不管,不管你是春季入学还是秋季入学,他们竟然都认!

    就是这麽神奇。

    所以70年代知青下乡,基本上一年分两次,一次在春季丶一次在秋季,分别对应两季毕业的学生,以及少数半年前毕业了拖着不肯走的人。

    春季入学的,正常情况下是在正月下乡,也就是过完春节以后,那时候冰天雪地的,却要坐着敞篷解放大卡车下乡,想想都让人潸然泪下。

    秋季入学的,自然在7丶8月份走人。

    哇,这个运气简直了!

    7月份是什麽时候?双抢啊!

    下乡先脱一层皮,还不如冰天雪地里吹冷风呢。

    还有一个,很多人认为上级要搞这麽一件事,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也不能说跟就业没关系,只不过相对于全局而言,这点就业问题根本算不得什麽。

    当时的情况是什麽呢,内忧外患,粮食丶橡胶等战略物资极其匮乏。

    而出产这些物资的广大农村地区,却普遍比较落后,另外边疆等偏远地区还有大片的荒地有待开发。

    与此同时,大丶小三线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后勤志愿。

    以至于形成一边是急缺物资,另一边又有大量土地资源被闲置丶以及现有农村资源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

    如果仅靠国家力量,远远不足以将这些地方的资源及时转化为物资,并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

    恰好这时候建国后第一波新出生的人口基本长大成人。

    建国后,在社会基本稳定丶医疗条件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婴幼儿夭折率大幅降低,所以在十几年后的60年代中期,带来第一波人口成长红利。

    那麽当时的情况是,一边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急需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同时面临着国家急需大量粮食丶矿产等战略物资,而人力储备和技术条件极端落后的矛盾。

    另一边则是第一波人口红利的长成。

    再加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因素推动,尤其是「运动会」的失控,于是这场前前后后加起来近两千万的人员迁徙就这麽发生了。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场运动,是上级希望通过「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青年学生,到落后地方去丶帮助当地发展的这麽一个事情。

    出发点是好的,当然,最后结果都知道了。

    话说回头。

    其实以当前的社会情况,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停止安排未升学和未就业的青年毕业生插队,即便是还有继续安排的,行动也大幅放缓。

    所以从77年秋季,一直到79年春季,下乡的总体人数曾阶梯下降趋势。

    等到79年秋季的时候,正式宣布终止知青下乡安排。

最新小说: 靠咸鱼爆火的玄学女,被迫成卷王 隐婚四年,她离婚他悔红眼 认了假爹爆红后,亲爹怎么哭了? 太子白月光?她是本相的女菩萨 神算邪妻万人嫌?裴总猛猛送功德! 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 大蜜蜜的小助理 豪门千金!狂卷千亿跑路 雪落经年芸已归 我修改的简历都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