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至于麽?
千字两元到7元,按照师父每个月在《江南文艺》上发表的文章在4万字左右计算,也不过是80到280元?
咦,确实挺多的哦!
算清楚帐,张翠娥也两眼放光。
师父都这麽有名了,肯定不会是2元的稿费吧,最少得按5元算,甚至是6元丶7元,所以一个月的稿费最少也有200块,一年就是两三千?!
好多钱呐!
难怪师父那麽着急,换她她也急。
……
陈凡骑着马快马加鞭往回赶,完全不管大队部院子里,其他4个大队的书记丶队长都在办公室里面,跟杨书记他们反覆拉扯,要求租借收割机的事情。
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麽这些位生产队领导会对自己这麽有信心,还没验证过呢,等秋收开始,验证之后再提不行吗?
不过反正跟他没关系,论技术,把南湖公社绑起来都不如他,但是论耍心眼谈条件,十个他也比不上一个杨书记。
总之不会吃亏就对了。
小母马奔驰在田野上,似乎能感受到主人急迫的心情,四条腿跑出了虚影,3分钟不到,便跑进了知青点的院子里,只留下一地卢家湾社员惊讶的眼球。
跑得这麽快,陈老师咋地啦?
陈凡跳下马,看了一眼综合室,没有人在,他便直接往后面走去。
到了新房,果然姜丽丽她们都在一楼客厅的茶台那里学习。
杨队长说是等秋收完就给她们放假备考,其实从10月1号之后,就没有再叫过她们去上工。
之所以说秋收之后,只是希望她们能参加秋收而已,那时候虽然不如双抢忙碌,却也是人工紧张的时期,四个青年女生也算不可多得的劳动力,当然不能随便放弃。
不过现在有了农机,到时候用不用得上她们,就不好说了。
四个女生各占据茶台的一边,正专心学习,等到陈凡走近,她们才蓦然惊醒过来。
姜丽丽赶紧起身,拿了一只茶杯给他倒水,同时问道,「今天回来这麽早?」
陈凡笑了笑,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看着她们问道,「进度怎麽样?」
杨菊伸了个懒腰,揉了揉乾涩的双眼,笑道,「还行,现在没去看地理和历史,只看数理化,进度还是挺快的。」
陈凡点点头,「政治丶语文和英语也很重要,不能落下。」
杨菊连连点头,「嗯,这些都有在学。」
陈凡笑了笑,再问黄莺和刘丹,情况也差不多。
只不过她们两个是文科方向,数理化学到现在,物理和化学已经放下,只有数学还在坚持,重点也放在了政治丶历史和地理上。
至于英语,陈凡给她们规定了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晨读,反正应付考试是够了。
最后看向姜丽丽,说道,「我的那些稿子,誊抄了多少?」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用草书写作,可是投稿的时候却不能用草书。
谁敢保证编辑就一定能看懂草书呢?
所以到目前为止,他的所有书稿,都会交给姜丽丽帮忙誊抄一遍。
姜丽丽也不嫌麻烦,每天晚上都会誊抄几页纸,遇到不认识的草书,也会直接问陈凡。
她的字隽雅清秀,一笔一划十分工整,看着非常赏心悦目。
为了不让编辑误会,每一页纸的下面,她都会用小字标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