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为了保证粮食丰产,在「粮食优先」的政策下,上等水田都被规划用来种植水稻,稍差一点的平坦旱地才会种植少量的麦子和油菜,更荒的地方则用来种植杂粮。
而卢家湾水田多丶旱田少,种植的油菜自然不多。
如果是在隔壁的青山公社,就能看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每年孤峰县的油菜籽上缴任务,也大多由青山公社承担,其他公社只需要分割剩下的任务就行。
那麽一点点任务,随便几十亩油菜田就能完成,多出来的自然便由大队来分配,其中大部分没有被统计在内的「荒地」上收获的油菜籽都被分给了社员。
所以在这片地方,农村人的粮食和油,比城镇居民的定量还高,而且是高好几倍。
如果不是粮价太低,工业品价格又太高,这里的生活水平少说也能再上两个台阶。
之前姜丽丽就跟他说过,好多知青家里过年的时候不去买肉和鱼,就靠生产队分给知青的腊肉腊鱼,都能过个好年。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进取心也不多,改开以后十几年都没什麽变化。直到90年代,看到别人打工赚了钱,原来的土墙屋变成了砖瓦房丶老旧平房屋变成了楼房,才突然兴起一股「打工潮」。
那时候的「鱼米之乡」,也只靠部分老人还撑着一点门面,可即便如此,也能保证完成每年的交粮任务,可见这片土地的富庶。
陈凡晃晃脑袋,收回思绪,再去看油菜,颗颗饱满紧实,一看就是上等的油菜籽。
当头第一辆车就是杨队长在拉车,他看见陈凡,将板车拉到路边,让后面的车先走,随即摘下草帽扇风,大声说道,「这个是冬油菜,冬月份种的,差不多这时候收,这一批的成熟比较早,后面还有好几批,估计要在双抢前,才能把全部油菜收割完。」
陈凡早已翻身下马,掏出烟递过去一支,又给他点燃,随即满脸纳闷地说道,「我感觉油菜才刚刚开花,怎麽就要收了呢?」
一听这话,杨队长笑得连续咳嗽了几声,指着他哈哈笑道,「你就跟那几个刚来插队的知青一样,不分天时,稀里糊涂过日子,等吃到了油,才知道收了油菜籽。」
陈凡乾咳两声,「我这叫抓大放小,只抓主要矛盾,知道什麽时候育种丶插秧,什麽时候收割稻谷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不重要?」
杨队长斜眼看着他,「不重要,那你不吃油?!」
陈凡呵呵乾笑一声,「不重要又不是不要。」
随即将菸头往水沟里一扔,翻身就上马,「你忙你的,我去上班了啊。」
说完催马便跑,只留下杨队长摇头失笑。
骑着马,带着一路尘土到了5队,立刻就有没去出工的老人走出门来,对着陈凡大喊,「陈老师来上班啦。」
陈凡满头黑线,我翘班半个月的事情,没必要大肆宣扬吧。
还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关注他上不上班,这时便有个大婶虚心请教,「陈老师,你那个房子,建成花了几多钱呢?」
终于来了!
陈凡当即横刀立马,小母马人立而起,两条前腿虚踢,发出一声嘶鸣。
就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了十天,当即便要给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他骑在马上,右腰间是从张文良那里赢来的花口撸子,左腰间是自己买的ppk,马鞍上挂着亲手打造的百炼横刀,刀柄和刀鞘是一整根木头,远处看就像是一根木棍。
小母马落到地上,陈凡摆了个最帅气的姿势,说着最苦逼的话,「唉……」
话未出口,便是好长一声长叹,「您是不知道,就为了建这个房子,我亏大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