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笑得合不拢嘴的杨队长和叶树宝。
至于正在开船的杨俊义,不过是区区工具人而已,无需在意。
快艇靠岸,杨队长立刻将缆绳抛出,牢牢系在岸上的铁桩上,黄莺三人则第一时间跳下船,冲着陈凡奔来,“陈老师。”
陈凡面色从容地挥手回应,“你们好啊,放寒假回家啦?好久没见呐。”
周亚丽两眼放光,看看三人,再看看老弟,凑到母亲耳边小声说道,“老妈,打赌一块钱,我猜这三个肯定是老弟的仰慕者。”
赵婉茹淡定地双手交叉迭放在身前,轻声笑道,“第二次,我不老。”
周亚丽,“……?”
这个话题有那么不可触及吗?
杨队长将缆绳系好,跳到码头上,先跟周正东握了握手,寒暄了几句,便笑道,“江风大,先上船吧。”
几人便陆续登船,杨菊三人则抢着拎行李箱。
进到船舱里面,陈凡发现这艘船比原来那艘要大了一圈,船舱里的位置也更多。
就在他打量的时候,杨队长笑着说道,“你那艘是卢湾3号,修好以后,被大队部留着用,以后临时有事要去地委或县城,也不用动用货轮或坐车,更方便一些。”
说着指了指操作台,“这艘船被命名为卢湾5号,以后就专门配给你使用。”
卢家湾此前共有四条船,第一条卢湾1号,是用几条小船拼接起来的,当时还是为了不耽误给县城和市里供货,不得已而为之。
卢湾2号,则是南湖公社水运公司船舶修理厂改造而成的大木船,也是最坚固的一条船,如今是卢家湾运货的主力。
这艘船投入使用以后,卢湾1号短暂的生命就宣告结束。
不过也没有被拆,而是在生产队内部使用,大约就是从5队运货去6队,在卢家湾两边的河段来回折腾。
而卢湾3号,便是陈凡的小快艇,由陈老师亲自设计,南湖水运公司修理厂完美制造,也归他个人专用。
另外还有一艘卢湾4号,是卢家湾生产大队第4小队的木匠师傅们,凭借着当年在南湖造船厂造过帆船的经验,一点点地造出来的。
虽说长度只有10米,载重量也远远不及卢湾2号,可坚固程度却并没有差多少,一直都是卢湾2号的有利补充。
卢家湾的副业能够迅速扩张到孤峰县其他公社、以及双河县等云湖地区的其他几个县,卢湾4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之后,卢家湾生产大队终于有了第5号船。
虽然是为了替换卢湾3号,但那也是进步不是?!
杨队长志得意满地说道,“这条船的船体全部由钢板制成,负责焊接的是云湖机械厂的高级焊工,操舟机是云汽厂下属的发动机工厂制作的,动手的是几位八级工,照着国外进口的操舟机描,不仅动力更强,油耗还更低。”
说着还遗憾地晃晃脑袋,“就是太费工时,不能量产,只给这艘船造了两台之后,他们就不肯造了,否则水运公司还想向他们下订单。”
陈凡听着不禁嘴角微抽,照着进口操舟机、让八级工手搓?还想量产?
亏他们想得出来。
他正要说几句话,视线忽然看见黄莺三人都盯着自己,当即干咳一声,挥挥手让杨俊义让开。
随后自己一屁股坐在驾驶位上,熟悉了一下操作台,便说道,“都准备好没有?我要开船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