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没用的节俭总会让钱以一种很冤的方式被花掉……节俭省钱倒霉消费观】
【很多时候无用的节俭反而最费钱。
这句话特别是在一些老一辈的身上,特别容易体现。
很多时候容易花冤枉钱去吃亏。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买的水果总是会从看起来快要坏掉的先吃,吃完之后那些新鲜的也坏了。
然后又开始吃坏的,所以就会一直循环往复,最终全部吃的都是坏的。
所以还是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消费观,避免一些省小钱花大钱。
】
严夫子正跟几个弟子论道,听见天幕里的话,手里捻着的白胡子顿了顿,抬眼往天上瞅。
“快坏的先吃,好的留着烂?”
严夫子眉头皱起,声音不高,
“这便是‘过犹不及’了。
节俭是美德,可若为了省那点果子钱,吃坏了肚子,岂不是‘省小钱,费大钱’?”
万弟子站在旁边,捧着笔记的手紧了紧,小声接话,
“夫子说得是。
弟子年幼时也遇过果子放坏的情况,当时母亲也是舍不得扔,结果吃了闹肚子。
还请了郎中,花的钱比买果子的还多。”
另一个弟子一听就算过账来,也忍不住插了句,
“可不是嘛!
要是我,就先吃新鲜的,快坏的要么趁早分给邻里,要么直接扔了。
与其让好果子跟着烂,不如先享了新鲜,也省得遭罪看郎中。”
严夫子闻言,轻轻叹了口气,
“这也是惜物。
只是要讲明白,‘节用’的前提是‘爱人’,先爱自己的身子,再谈惜物。
身子坏了,再多的物也没用啊。”
“‘愚俭’伤人。
节俭本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若反倒让日子添了堵,丢了喜好,那便失了节俭的本意了。”
[买的新衣服不穿放着,一直穿旧衣服,不能理解。
]
[新衣服是放烂的。
不是穿烂的。
]
霍去病年轻俊朗的脸上满是戏谑,
“舅舅,你看这些人,省那三瓜两枣,结果赔进去一头牛!
要是我的兵都这样算账,仗也别打了,光在路上就得亏死!”
卫青默了默,肯定道,
“此等行为,看似节俭,实则无算。
用兵之道,亦在于此。
若为节省粮草,延误战机,致使大军陷入险境,岂非因小失大?
当舍则舍,当用则用,方为上策。”
刘彻听着两位爱将的话,眼神锐利,哼了一声,
“朕倒不意外。
可笑的是朝中某些只知斤斤计较小利、却误了国家大事的腐儒何其相似!
理财、持家、治国,皆需大格局。
去病虽年少,却知要以雷霆之势击溃匈奴,换来边境长治久安,这才是大节省!
而非整日盯着那点芝麻绿豆,徒惹人笑!”
[新鞋不穿,放到脱胶了说人家鞋质量不好[捂脸]放着都会坏[尬笑]]
[我看我老爸穿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我就给他买了两套,结果他还是穿破烂衣服[捂脸]]
李白摸着下巴,倒是没想到繁华的后世居然也会有这样的苦恼。
“此乃‘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现实版也!
欲省反费,欲止反流,人生在世,何必如此纠结?有鲜衣便穿,有美酒便饮,有新果便尝!
若等那衣服放朽、美酒变酸、鲜果腐烂,岂非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徒增烦恼!”
杜甫则显得忧心忡忡,叹道,
“太白兄豪迈,然此视频所言,亦折射民间疾苦与无奈。
若非昔日匮乏,刻骨铭心,何至今日有此执念?”
他看向天幕,眼神充满同情,
“只是,劝诫长辈,又谈何容易?其行虽愚,其情或可悯。”
李白轻笑一声,
“子美兄总是心系苍生。
不过,此等事确令人啼笑皆非。
好比作诗,过于计较字词雕琢,反失了意境大气。
生活亦当如是,分寸感极为重要。”
[我扔啥我妈都要从垃圾桶里捡起来看有什么能留,她根本穿不进去我的衣服也硬要捡回去。
]
[好笑又心酸。
]
[上次我现有个病人舍不得吃,住院期间每天吃点干馒头喝点水,因为营养跟不上,每天输脂肪乳,一瓶好几百[捂脸]]
苏轼正与佛印在庭院中对坐品茗,也观看着天幕。
苏轼笑道,
“和尚你看,世人奔波,总为些许小利所困,反而失了更大的自在和健康。
譬如那烂水果,吃与不吃,皆是一念之间,为何偏要选择受苦?”
佛印双手合十,同样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