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伙子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偏僻地方,见陌生的一大家子人,心里肯定也打鼓。
还好他能给家里报信。”
[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的时候,她显示屏上的11o亮了一遍又一遍[捂脸]]
临近黄昏,赵掌柜的酒肆里还坐满了客人。
他刚给一桌客人添完酒,抬头就看见天幕亮了,赶紧拍了拍手。
“各位客官,天幕又亮了,要不要停会儿再喝?”
桌前的客人立马应和。
“停!
停!
先看天幕!”
穿青布衫的年轻人王二,立马放下手里的酒盏,凑到窗边,往天幕瞧。
天幕上的字儿出来,赵掌柜便念道,
“对象这一路都不敢闭眼……带对象回家,被以为是人贩子……”
“人贩子?就是拐子嘛!”
那年轻人咋咋呼呼地喊,
“前儿坊门那儿贴了告示,说城外抓着个拐小娘子的,被打了四十杖,送大理寺了!
这浑蛋东西,就该这么罚!”
一个喝得微醺的老客,捋着胡子笑,
“王二,你急啥?接着看,说不定是误会呢!”
“哎哟!
这主儿也太假了!”
王二笑得直拍大腿,
“我上次跟我相好的去曲江池,走的官道,一路都是人,哪用翻山?
这翻三座山,还说风景好,明摆着没安好心!
换我是那对象,早问‘你是不是想把我拐去卖了’!”
[贵州的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啊[泪奔]]
[云贵川一样的[尬笑]]
[我对象也是走一半和我说宝宝我们是正经的处对象的对吗[流泪]]
[哈哈哈哈哈瑟瑟抖。
]
——
【在华国追求小众是一件很大众的事。
搞笑兴趣爱好同好】
【在华国追求小众真的是一件很大众的事情,无论是一些兴趣爱好,个人癖好,还是旅游打卡。
例如在“你推多冷门”
这一话题下,本以为能看到一些不认识的,
结果全是熟人,大多数还都是大烫们。
还有一些爱旅游的网友,无论去到哪一个看似冷门的地方,总会随机现华国人的踪迹。
】
“小众?大众?”
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的老农眯着眼,咂摸着这两个词。
“啥意思?是说我家的地种得瓜比别人家甜,算‘小众’?
要是村里人都跟着种这瓜,就成了‘大众’?”
他试图用最熟悉的事物去理解。
和他并排坐的年轻后生笑道。
“三叔公,这样说好像也对。
不过天幕上说的更多的,是啥爱好、喜欢啥味道。”
村里曾服过兵役的老卒沉默了片刻,望着远山,低声道。
“硝烟味……战场上闻过。
不是鞭炮,是真刀真枪的火矢、火药罐。
闻着那味,心里是又怕又狠,活下来是运气,身边倒下的弟兄……”
他摇摇头,不再说话。
“这个好!
雨后那味儿,带着土腥气,但就是舒坦!”
一农妇擦着汗。
“一下雨,庄稼就有救了,心里那块石头也能落一落,闻着当然开心。”
“是啊,雨后天晴,空气都像是洗过一遍,比啥味道都强。”
众人纷纷附和,缓解了沉重的气氛。
“没有人喜欢锯木板的味道吗”
这条,让村里唯一的张木匠挺直了腰板。
他颇为得意地对周围人说,
“嘿!
这个我懂!
新木头刨开,那味道,特别是松木、柏木,香着呢!
干活闻着都不累。
没想到后世的人也识货!”
他感觉自己的手艺似乎和遥远的未来产生了某种连接,脸上泛着光。
[谁懂啊汽油真的很好闻。
]
[这个是真香[捂脸]]
[这个是真好闻。
]
[硝烟的味道谁懂,特别是鞭炮那种[流泪]]
霍去病眼神一亮。
天幕出现后,此味甚熟!
大漠烽燧,战后战场,皆弥漫此气。
是功勋之味,亦是牺牲之息。
心中遗憾?嗯,或许是念及同袍吧。
[好吧,这个我是真喜欢,放完鞭炮的味道,但是心里有种遗憾的感觉[黑脸]]
[喜欢下完雨外面的味道,感觉闻到了就会开心好久好久的什么不开心的事都没了。
]
一间雅致的书斋。
苏轼正与佛印和尚品茗清谈。
苏轼捋须微笑。
“子由常说我行事过于直率,不合时宜,在某些人看来,岂非也是‘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