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不是字写多了自动解锁的吗?我以为都这样。
]
西汉
刘邦看着天幕上的各种“现代鬼画符”
图片对比,突然爆出一阵狂笑,
“这哪是字?跟乃公当年在沛县写的押酒欠条有得一拼!”
他转头冲萧何咧嘴。
萧何捋着长须苦笑,有些无奈道,
“陛下,秦代以小篆为法,汉代兴隶书,皆需日日临帖。”
“如今看来,后人怕是临帖不到位。”
[我怎么越写越丑。
。
。
]
[这真的不好笑。
]
时隔许久,再次出现了老学究们无法忍受的事情。
不过,看到后世人清一色地自嘲“加密字体”
时,老学究们又忍不住勾起嘴角。
毕竟,肯笑自己丑,就还有变好的心思。
就像王羲之洗砚成墨池,颜真卿屋漏痕练笔,这世上从来没有“天生会写”
,只有“练到会写”
。
[写的越来越像虫子爬]
欧阳询盯着天幕里歪歪扭扭的字迹,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手中握着的狼毫笔微微颤,
“横不平,竖不直,撇如鼠尾,捺似……”
他突然转身,特意提高了音量,对着满屋子正在临帖的学子道,
“你们看看!
若不好好临帖,将来就写这种字丢大唐的脸!”
靠窗的李学子慌忙把自己的字往袖里藏,满脸通红,
“先生息怒。
学生昨日写得太快,难免……”
“太快?”
欧阳询更加气愤,
“当年王羲之在兰亭宴上醉写《兰亭序》,也未曾如此潦草!
你这是‘鬼画符’,非书法!”
距离最近的张学子大胆地小声辩解,
“可后世人说‘写得多了自然会连笔’……”
话未说完,便被欧阳询用戒尺敲了脑袋,
“连笔?那叫‘行楷’!
那也需先正筋骨,再求流畅!”
[我领导说我写的字像是喝醉了的脑血栓患者写的[捂脸]]
[正常我的字丑得像乱画[泪奔]]
北宋
苏轼歪靠在椅子上,看着天幕上那些后世子孙的“墨宝”
直乐,
“‘越写越丑’?哈哈!
我当年被贬黄州,写《寒食帖》时也觉得字丑,在后世竟成了‘天下第三行书’,说不定丑到极致便是美嘛!”
黄庭坚拨弄着胡须,闻言翻了个白眼,
“子瞻此言差矣。
你那是‘丑拙天真’,人家这是……”
盯着天幕上各种自嘲的话语,黄庭坚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形容。
看好友这副语塞的模样,苏轼更是乐不可支。
随手抓起桌上的一支笔,蘸了点墨,也不讲究什么姿势,就那么随性地在粗糙的草纸上划拉起来。
笔走龙蛇,没有刻意求工,却自有一股洒脱不羁的生气在字里行间流淌。
他一边写,一边对着天幕方向,语气轻松带笑,
“字之一道,何须如此愁?后世之人,非不能写,实不愿写也!
[咱们写字都是加密的[得意jpg]]
[小时候难道没有用过字帖这种又爱又恨的东西吗?]
掌柜的王老爷子盯着天幕里“字帖又爱又恨”
的弹幕直叹气,手指敲了敲柜台里的《九成宫醴泉铭》拓本,
“上至天子,下至童生,谁不临帖?你看这横平竖直,多周正!”
旁边磨墨的小学徒插嘴,
“可现代人说‘天生不会写’……”
“天生?”
王老爷子瞪他一眼,
“哪有那么多天生的事?”
[有些是天生的,根本不需要练[捂脸]可是我没有这个天赋。
]
[我一直以为长大会自动变成连笔字[微笑]]
工匠蹲在墙角补瓦,撇嘴,
“字写得好有啥用?俺雕的莲花纹比他字还好看!
再说,能看懂就行,要那么周正干啥?”
路过的书生停下脚步,忍不住反驳,
“你懂什么!
书法乃文人之本!
当年王右军‘坦腹东床’,靠的就是一手好字!”
工匠随手扔出一块碎瓦,在地上划出歪线,
“那你帮俺给婆娘写封家书,就说‘瓦匠活儿忙,下月寄钱’。
写得好看,她能多给俺缝件衣裳?”
书生语塞,看着工匠粗糙的手掌和地上的歪字,忽然叹气,
“罢了……各有各的营生,强求不得。”
[所以到底怎么写大人字。
]
[在还是小孩的时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