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随着白霁雪宣布时间到,台上五人皆停下书写,低头审视自己的文章,或若有所思,或暗自叹息。
一旁的大儒评审们目光炯炯,似已做好准备,而台下的观众席中,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气氛愈发紧张。
“最后一关,写的可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文章啊。”
“是啊,这可不是一般的诗文能比得了的,得有真正的学识和格局才行。”
“不过,这一次谁能夺魁,倒还真难说。柳山居和徐白眉毕竟是文坛翘楚,之前虽然表现平平,但他们的文章功底还是毋庸置疑的。”
众人议论间,台上的白霁雪走上前一步,手持玉简,目光如水般扫过台上的五位参赛者。
她的声音依然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威严:“时间已到,请诸位依次登台,朗读你们的文章。”
她顿了顿,轻轻抬手,目光落在柳山居身上:“柳先生,您先来。”
柳山居闻言,略微颔首,缓缓起身。
他一身青袍,神情端庄而从容,缓步走向圆台中央。
他的步伐虽稳,却无法掩饰眼底那一抹藏不住的紧张。
作为一名成名已久的大儒,他深知,这一关比试的难度,远非寻常文会可比。
写家国蓝图,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需要广阔的格局与独到的见解。
站定后,柳山居略作停顿,随即展开手中卷轴。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沉稳的气韵:“家国之兴,首在民生。唯有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方能奠定长久的根基。”
“百姓之生,以农耕为本,以商贸为辅,以教化为长久之计。朝廷之治,当以清廉为宗,明法度而行,举贤能而用。”
“以仁治民,以礼治天下,则四方可无战乱,百姓可无饥寒。”
他的声音平稳,字句铿锵有力,台下的观众听得连连点头。
“不错,还是柳山居懂治国之道,讲得很有道理。”
“是啊,听着这些话,倒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安定感。”
然而,佳丽席上的洛青霜,却未显露出任何赞许之色。
她的目光平淡,眼神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失望。
她缓缓抬手,理了理耳边的发丝,低声自语:“他不过是在重复老生常谈的教条罢了。”
站在她身后的青衣弟子显然也察觉到了师尊的失望,忍不住低声问道:“师尊,柳山居的文章……如何?”
洛青霜微微摇头,冷淡地说道:“他的话虽有理,却全是旁人言语的拼凑。缺少灵魂,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青衣弟子听罢,不敢多言,心中却暗自叹息。
柳山居念完之后,台下的观众掌声零星,显然也未被这篇文章完全折服。
一位年长的大儒轻轻抚须,目光深邃,低声点评道:“文章虽通达,但缺少个性,未免落了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