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随同年到府拜谒,并没有其他交集。
但是在官场礼仪上,王士伦和他的关系,甚至比顾延魁还要厚重。
因王士伦是本年春闱首席主考官,贾琮是春闱头甲二名,是他亲点次名榜眼,是他的春闱座师。
这在官场上是极亲厚的关系,无异于举业仕途引路之人,吏部尚书陈默也是同理。
所以,贾琮即便和顾延魁交情深厚,但因官场举业规矩,也须先拜会王士伦,这种次序不容紊乱。
省的到时传出流言,堂堂五品翰林学士,不懂礼数,不敬师道,贻笑大方。
他到了文渊阁殿外,经过内阁属官通报,过稍许才被带入王士伦官懈。
贾琮和这位座师交集极少,但听说过他许多传闻,说他少年成名,仕途早发,城府极深,难以捉摸。
总之是个不太容易亲近的人物,只是见面之后,王士伦并没有半分清冷之意。
他对贾琮的到来,显得态度欣然,笑容舒缓,神情和蔼,让贾琮凭生亲近之感。
按理王士伦名列文臣魁首,与贾琮官职相差悬殊。
贾琮依礼拜会上官,他却没摆半分官场上下规矩,也无官面言辞文章。
而是在官懈中烹茶相待,显得对这位门生极为礼遇,让贾琮微微有些愕然。
他心中不能肯定,这就是传说中谋算深沉,难以捉摸的王士伦,他对自己的门生,是否都这般和蔼。
贾琮将来意说明,对自己如何自奏圣上,被委任和议掌记之事,对王士伦都坦言相告。
王士伦微笑说道:“玉章以为残蒙三大万户部落,虽携手入京求和,但暗有分歧,应以深究”
贾琮说道:“下官以为如今朝廷陈兵九边,严阵以待,禁绝边贸,使残蒙各部陷入严冬匮乏。
历来两邦议和,不以理争,而以势胜,大周既已占据上风,议和其实已无悬念。
朝廷深知安达汗居心叵测,一直有南侵之望,为遏敌要害,绝不会有半步退让。
最终落定边贸数额,必失残蒙奢望所需,九边战事一触即发,并非危言耸听。”
王世伦听到这里,眼神微微发亮,两邦议和,不以理争,而以势胜,当真一言中的。
他心中一阵激荡,不过才舞象之年,举业才华横溢,可以说是天资聪慧。
但这等年纪,理政观势,犀利明快,难道真是苍天补缺,降下宿世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