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请小岚姑娘继续说。”
赛沫岚环顾众人,目光先是落在刘协那略显疲惫却仍不失威严的面庞上,而后又转向曹操。
她神色坦然地说道:“第二条,就是请曹丞相还政于皇帝陛下。”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各种揣测与疑惑的声音此起彼伏。
就在这喧闹之际,荀彧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队列。
他身形修长,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睿智。
“臣赞同小岚姑娘的观点,为臣者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岂能手握大权而不放呢?”
荀彧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发了众人的热议。
曹操听闻此言,脸色微微一变,陷入了犹豫之中。
他眉头紧皱,眼神闪烁,似乎在权衡着各种利弊。
曹操自起兵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逐步掌握了如今的权力,这权力背后,是他半生的心血与无数的牺牲。
要他轻易还政,谈何容易。
就在这僵持之时,小荣突然插话道:“曹丞相,你无非担心的就是皇帝陛下会清算你。”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在底下低声议论起来:“这家伙,这种事情是能挑明说的吗?”
“我看是个愣头青吧。”
众人皆觉得小荣太过莽撞,如此直白地说出曹操心中的顾虑,无疑是将朝堂上这微妙的局势推向了更加紧张的边缘。
曹操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冷冷地看向小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刘协也微微一怔,没想到小荣会如此直言不讳。
然而,赛沫岚却并不慌乱,她上前一步,对着曹操说道:“曹丞相,小荣所言虽直白,但却是事实。”
“不过,陛下圣明,心中所想,乃是复兴汉室,造福百姓。”
“若丞相还政,陛下定会念及丞相为大汉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不会做出清算之举。”
“相反,丞相此举,必将名垂青史,成为辅佐汉室的一代贤相。”
曹操心中暗自思忖,赛沫岚的话不无道理。
自己一直以来,虽手握大权,但初衷也是为了平定乱世,匡扶汉室。
若此时还政,既能彰显自己的忠诚,又或许能为自己和家族谋得一个好的归宿。
但他心中仍有疑虑,毕竟权力一旦交出,便再难掌控局势,万一局势有变,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又该如何保障?
荀彧见状,再次上前说道:“丞相,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百姓渴望太平,汉室需要复兴。”
“若丞相能顺应民心,还政陛下,携手共铸大业,定能成就一番佳话!且陛下素有仁德之名,定不会辜负丞相的一片苦心。”
曹操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容我再考虑考虑,此事关系重大,并非一时就能决断。”
刘协看着曹操,目光中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说道:“曹丞相,朕深知你为大汉所做的一切。朕也向你保证,若你还政,朕定会论功行赏,绝不亏待于你。”
“但这天下,终究是汉室的天下,朕也想有所作为,带领大汉走向繁荣昌盛。”
朝堂上一时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等待着曹操的最终决定。
曹操的抉择,将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将对整个大汉王朝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略显压抑的朝堂氛围中,赛沫岚深知曹操的犹豫并非毫无缘由。
为了打破这僵局,她决定趁热打铁,进一步阐述还政的诸多益处。
赛沫岚微微欠身,对着曹操说道:“曹丞相,如今大汉虽历经磨难,但百姓皆盼望着能有一位贤明之主引领国家走向复兴。”
“若丞相还政于陛下,陛下得以亲政,必能凝聚天下人心。”
“届时,四方豪杰定会纷纷响应,共襄汉室复兴大业。”
“如此一来,丞相之功,堪比再造大汉,必将流芳百世。”
曹操微微点头,赛沫岚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
然而,权力的诱惑如同罂粟,一旦沾染,便难以割舍。
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安危,还有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们的未来……若贸然还政,这些部下又将何去何从?
小荣见曹操仍在犹豫,再次开口道:“曹丞相,您看如今朝堂之上,虽表面上一片祥和,但暗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您手握大权,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若还政于陛下,既能化解各方矛盾,又能让陛下以天子之威,整合各方力量。”
“如此,不仅能稳固大汉江山,也能让丞相您摆脱这权力的旋涡,安享晚年。”
曹操心中一动,小荣的话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他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
他深知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自己身处高位,确实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但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