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布上,左边是合作社申报材料里那张光鲜亮丽的、充满力量感的进口大型收割机宣传图;而右边,则是钱师傅穿着油污工作服,站在他那台小小的、满是泥土的履带式收割机旁,眼神朴实而坚毅的照片。
两张照片并排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却极具冲击力的讽刺。
“……根据我们的实地走访,合作社申报的这台大型收割机,在赵家庄及其周边地区,从未出现过。
而近五年来,承担该地区主要收割任务的,是照片里这台由村民钱卫东个人经营的小型收割机。”
说着,林纾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
幕布上,出现了钱师傅那本记账本的高清扫描件,那密密麻麻、沾着油污的笔迹,和旁边整齐粘贴的加油票据,在巨大的屏幕上纤毫毕现。
“这是钱师傅五年来的作业记录和部分票据。
每一笔收入,每一次维修,每一升柴油,都记录在案。
这些原始凭证,与合作社上报的所谓‘作业量’和‘运营成本’,存在根本性的、无法解释的矛盾。”
此时,林纾能清晰地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压抑的、粗重的呼吸声。
他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下,看到那个负责审核农机项目的孙科员,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不停地拿起面前的水杯喝水,但嘴唇依旧显得干裂。
他的手在桌子下面,紧紧地攥成了拳头。
接着,林纾的汇报转向了土地问题。
他将那张精心制作的《土地备案与实际承包面积对比分析表》投射到了幕布上。
那鲜红的、加粗的“715亩”
虚报面积,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们随机走访了十几户农户,拿到了他们的原始承包合同。
这些合同,与合作社在乡镇备案的合同,在面积、签字、乃至合同格式上,均存在重大差异。
可以断定,合作社用于申报补贴的合同,系伪造。”
为了佐证,他甚至将老王那份皱巴巴的合同,和李大壮那份印刷精美的假合同的扫描件,并排展示。
真与假,在这一刻,泾渭分明,不容置疑。
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从严肃变成了压抑。
那位一直低着头的周主任,此刻再也坐不住了。
他抽出纸巾,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自己的额头和脖颈,但汗水仿佛无穷无尽,很快就将他的衬衫领口浸湿了一片。
他的眼神,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惶恐地在王书记和林纾之间来回扫动,充满了哀求和恐惧。
林纾汇报的最后一项,直指监管失职。
他将那几份盖着鲜红印章的乡镇审核通过文件展示出来,并将右下角的审核人签名,用红框特别放大。
“……如此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拙劣的造假手段,却能顺利通过村、镇两级审核,并最终获得补贴。
这暴露出我们的基层审核机制,存在着巨大的、致命的漏洞。
这究竟是审核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还是存在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严肃的彻查。”
当林纾说完最后一句,收回目光,坐回自己的位置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王书记的脸上,此刻已经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怒到极致的表现。
他没有看那几个汗如雨下的下属,目光反而落在了林纾身上,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沉默了足足半分钟,这半分钟里,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最后,他拿起桌上的笔,重重地在笔记本上敲了一下,出一声清脆的“哒”
。
这声音,让周主任和孙科员同时浑身一颤。
“性质恶劣,触目惊心!”
王书记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国家的惠农资金,是给老百姓的救命钱、生产钱,不是某些人中饱私囊的提款机!
审核部门,是防火墙,不是橡皮图章!”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周主任和孙科员,两人几乎要把头埋进胸口。
“我宣布,”
王书记的声音斩钉截铁,“立即成立由市纪委牵头,财政、农业、公安等部门联合组成的‘8·12专案组’!
对该案件涉及的所有人员、所有环节,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林纾同志,你作为前期调查员,即刻加入专案组,继续负责证据深挖工作!”
王书记那句“一查到底”
,如同令枪响,宣告了一场雷霆风暴的正式开启。
专案组的工作效率高得惊人。
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一张无形的大网就已悄然撒开。
没有警笛长鸣,没有大张旗鼓的搜查,一切都在一种近乎窒息的平静中进行。
第二天拂晓,天色还是一片朦胧的青灰色,几辆牌照普通的轿车便悄无声息地滑入了西郊村和赵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