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阵急促、沉闷的手机震动声,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悍然划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宁静。
声音来自林纾的口袋。
李佳下意识地回过头,投向林纾的目光里,那层礼貌的疏离和隐藏的失落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淬炼于无数个日夜的、属于刑警的职业性警觉。
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个时间点,“市局重案一组”
的工作群里,弹出的绝不会是晚安的表情包。
那是一个永远置顶的、闪烁着红色未读标记的微信群。
一条由市局指挥中心直接下的紧急通报,配上了一张闪烁着红点的定位图,赫然占据了最新界面:
【紧急通报:点14分,119接警,长青路“静安里”
小区7栋2单元11o1室生火灾,火势不明,消防力量已出动。
户主信息初步核实:赵坤杨,男,46岁。
注:该人系经侦支队正在跟进的‘315’特大金融诈骗案重要涉案人,请相关单位密切关注。
】
赵坤杨!
这个名字像一根淬了冰的钢针,瞬间刺破了林纾和李佳之间那层脆弱又尴尬的薄纱。
前一秒还萦绕在心头的个人情愫——那些被拒绝的失落,那些无法言说的苦涩——在看到“火灾”
和这个关键名字的瞬间,被一股更强大、更冰冷的洪流彻底冲刷得无影无踪。
那是名为“责任”
与“使命”
的力量,是铭刻在他们骨血里的警察本能。
“赵坤杨……”
李佳快步走了回来,几步就跨越了刚才那道“千山万水”
的鸿沟。
她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锁在林纾的手机屏幕上,声音里已经祛除了所有情绪的杂质,只剩下刑警特有的冷静与敏锐,“就是那个涉案金额高达五百万,据说掌握着核心账本的关键人物?”
“是他。”
林纾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他的大脑已经化作一台高运转的分析仪器,无数信息流在其中碰撞交汇。
巧合?
不,刑警的字典里,从不轻易相信这个词。
一个身负五百万大案、即将被收网的关键人物,在他可能藏匿最重要证据的家里,突然起火?这背后无论是意外失火,还是人为纵火,都散着一股浓烈到不同寻常的气息。
是畏罪自焚,意图销毁所有证据?还是……更可怕的,杀人灭口,再用一场大火将所有痕迹付之一炬?
无数种黑暗的可能性在林纾的脑海中炸开,每一个都指向了最坏的结果。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手指迅在屏幕上滑动,点开了那张定位图。
地图被瞬间放大,那个代表着火警的红色标志,正在屏幕上固执地闪烁。
它的位置,赫然就在离他们现在这家餐馆不到两条街的地方。
甚至,只要将目光投向那个方向,就能看到远方的夜空,被一层不祥的、诡异的橙红色淡淡地笼罩着。
“就在那儿!”
林纾指着地图,言简意赅。
两人对视一眼。
那一刻,所有的尴尬、婉拒、失落都已烟消云散。
在他们的眼神里,只有一种共通的语言——警惕、责任与刻不容缓的紧迫。
那是一种在无数次并肩作战、出生入死中锤炼出的、越了任何个人情感的冰冷默契。
李佳眼底原本黯淡的光芒,此刻已被重新燃起的锐利锋芒所取代。
她利落地将一直挎在身侧的包甩到肩后,这个小动作,是她即将进入战斗状态的标志。
“走!”
林纾只说了一个字,却重逾千斤。
下一秒,两人再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交流,仿佛两支同时离弦的箭,朝着那个泛着红光的夜空方向,疾奔去。
越是靠近,空气中那股刺鼻的焦糊味就越是浓重。
那是一种混杂着塑料、电线、布料和木材被点燃后的复杂气味,呛得人喉咙紧,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咽滚烫的烟尘。
远方天际那片不祥的橙红色,也随着他们的奔跑而迅扩大、清晰,最终化作一头在黑暗中咆哮的火兽,盘踞在前方那栋高耸的居民楼上空。
“静安里”
小区的门口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消防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凄厉地嘶吼着,但庞大的车身还被堵在狭窄的道路上,尚未抵达核心现场。
这种权力的真空,让现场陷入了一种没有指挥的原始混乱之中。
居民们大多衣衫不整,惊魂未定地从楼里逃出。
有人只穿着单薄的睡衣,外面胡乱裹着一件厚外套,在寒风中瑟瑟抖;一个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怀里被惊醒而啼哭不止的孩子,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自己却满脸泪痕地仰头张望;几位老人拄着拐杖,围在一起,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惊骇地议论着什么;更多的年轻人则举着手机,屏幕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