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林纾握着电话,感觉手中的听筒重如千钧。
挂断电话,他立刻召集了李佳和小周。
“上级的命令下来了,”
他看着两人布满血丝却依旧神采奕奕的眼睛,说道,“我们的任务,是把这个跨国幽灵在国内的所有根须,一根一根地全部挖出来。
小周,技术部门立刻对这些境外账户展开全天候追踪,监控它们的任何资金异动和关联活动。
李佳,我们两个,重新梳理所有线索,这次的目标,是那张完整的网络图。”
经过调查,他们现,那些被解码出来的境外账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它们活动得异常频繁,几乎每天都有数十笔、甚至上百笔来路不明的资金汇入,金额从几万到上百万美元不等。
这些资金如同受惊的鱼群,在一个账户里停留不会过一个小时,便会立刻被拆分成更小的数额,通过至少五次以上的跨国转账,流向全球各地数十个不同的中间账户。
每一次转账,都像泥牛入海,为追踪增加了几何倍数的难度。
然而,小周团队敏锐地现了一个规律。
“林队,李姐,你们来看。”
小周用鼠标在屏幕上画出一个巨大的流向图。
那张图谱复杂得如同人体的神经网络,无数条代表资金流向的线条,从世界各地汇集而来,最终却都指向了同一个终点。
“看到了吗?”
小周指着图谱中心一个被红色方框标记出来的节点,“无论这些资金在外面绕了多少圈,经过多少次‘清洗’,最终,它们九成以上的数额,都会汇入这个位于开曼群岛的离岸账户。
这个账户,就像是整个网络的‘心脏’。”
林纾和李佳站在他身后,脸色凝重。
屏幕上那个代号为“k-kg”
的账户,在他们眼中,仿佛是一个盘踞在网络深渊里的巨大怪兽,正贪婪地吞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黑金。
“这个‘k-kg’,很可能就是整个跨国洗钱网络最高层级的掌控者。”
林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一个以国内造假窝点为“输血管道”
,通过境外离岸账户进行“资金循环”
的庞大犯罪帝国轮廓,已经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再是抓捕几个罪犯那么简单,这是一场与隐藏在金融迷雾背后的国际犯罪集团的较量。
“继续盯着它,”
林纾对小周说,“任何异动,立刻向我汇报。
同时,把所有与这些境外账户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国内账户信息,全部筛选出来。
我们要从这条‘输血管道’本身入手。”
离开了压抑的技术部门,林纾和李佳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窗外的城市已经华灯初上,他们却毫无察觉。
桌上,堆满了从交通部门、村委会以及电信公司调取来的海量资料。
既然资金流向的线索暂时指向了遥远的海外,他们决定调转方向,从最原始、最基础的刑侦手段开始——排查与青山村窝点有关联的所有人、事、物。
“李佳,你负责排查所有与赵四海以及那几个被捕嫌疑人有过通话记录、资金往来的可疑人员。
就算是一条短信、一笔十块钱的转账,都不要放过。”
“明白。”
李佳点点头,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通话详单和银行流水飞滚动。
这项工作枯燥而繁琐,如同大海捞针,但她深知,魔鬼往往就藏在这些毫不起眼的细节里。
每当眼睛酸涩,她就会想起那个被烧得只剩框架的铁皮房,想起那些可能已经被转移出去的、沾满罪恶的资金,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便会重新燃起。
而林纾,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车辆信息的排查上。
他向市局交通指挥中心申请了青山村周边所有道路卡口,过去三个月的全部监控录像。
视频监控室里,巨大的拼接屏幕上,数十个监控画面在同时播放。
林纾坐在一排排闪烁的屏幕前,眼睛像鹰一样,锐利地扫过每一帧画面。
他将时间锁定在深夜十一点到凌晨四点这个“幽灵时间段”
,一遍又一遍地快进、暂停、回放。
车灯划破黑夜,留下模糊的光轨;偶尔驶过的货车,卷起一阵尘土……绝大部分画面都平淡无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林纾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紧盯屏幕而布满了血丝,但他只是用力地眨了眨,继续搜寻。
他的内心异常平静,这种看似枯燥的排查工作,对他而言,更像是一场耐心的狩猎。
他在等待,等待那个必然会出现的“猎物”
,露出它的蛛丝马迹。
终于,在看到第三天凌晨两点半,一个通往青山村的乡道卡口监控时,林纾的手指猛地按下了暂停键。
画面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