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世事的淡然与笃定,正是无尘大师的手笔。
“沈小友:
寂灭非死,阴极生阳。魔由心生,亦由心伏。
汝之力,源于执念,困于己身。欲破樊笼,非外求仙草,非倚仗他人,唯直视本心,于绝对死寂中,觅那一线生机。
《伏魔禅心经》可助汝定心凝神,中和戾气。然欲根除魔患,重铸心剑,须往极北‘寒寂雪原’。彼处乃天地至寒至寂之地,与汝之力同源,可引动汝最深之心魔,亦为汝提供最佳之淬炼场。
于彼处,碎旧剑,铸新心。破而后立,向死而生。
然,此途九死一生,望汝慎决。
至于林姑娘之伤,其生机与你之死气短暂交织,形成微妙平衡,暂可吊住性命。然此平衡脆弱,不可久持。汝若成,自可救她。汝若败,则万事皆休。
切记,切记。”
信的内容不长,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霹雳,瞬间照亮了沈墨混乱的脑海!
寂灭非死,阴极生阳!
于绝对死寂中,觅一线生机!
碎旧剑,铸新心!
破而后立,向死而生!
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上的智慧与一丝残酷的希望!无尘大师不仅点明了他的困境,更为他指明了一条看似绝路、却暗藏生机的险途!甚至,连清音暂时无性命之忧的原因也道破了——竟是那生机与死气交织形成的脆弱平衡!
而“汝若成,自可救她。汝若败,则万事皆休”,更是将所有的压力与希望,都系于他一人之身!
沈墨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猛地抬头,看向帐篷,仿佛能穿透那层帆布,看到里面气息奄奄的林清音。
他有机会救她!
有一条路,虽然希望渺茫,虽然九死一生,但确确实实存在!
“寒寂雪原……”沈墨低声重复着这个地名,暗金色的瞳孔中,原本的绝望与死寂如同冰雪遇阳,开始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不再犹豫,不再彷徨!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笺折好,贴身收起,然后郑重地拿起那本《伏魔禅心经》。经书入手,那股温润平和的禅意更加清晰,仿佛有细微的梵唱在耳边响起,让他躁动的心神都安宁了几分。
他转向慧明,深深一揖,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份力量:“多谢大师,多谢小师父!此恩此德,沈墨铭感五内!”
慧明双手合十还礼,清澈的目光看向帐篷,又道:“家师另有一言,托小僧转告林施主:”凤栖梧桐,非止于息。风雨如晦,鸣声不已。‘ 然林施主既在昏迷,此言便请沈施主代为转达吧。”
凤栖梧桐,非止于息。风雨如晦,鸣声不已。
这偈语般的话语,似乎是在点醒林清音,她的归宿并非只是寻求安稳,在风雨危难之际,她自身的“鸣声”(能力、影响力)才至关重要。
沈墨虽不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仍点头记下:“沈墨记下了,待她醒来,必当转告。”
慧明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便欲离去,如来时一般从容。
“小师父且慢!”张诚忍不住开口,“此去中原路途遥远,凶险莫测,不如……”
慧明回头,露出一抹平和的笑容:“施主好意心领。小僧奉师命而来,使命已了,自有归处。诸位保重。”说罢,他再次一礼,转身迈步,那灰白的僧衣身影很快便消失在戈壁蒸腾的热浪与无尽的荒凉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沈墨站在原地,手中紧紧握着《伏魔禅心经》和无尘大师的信,目光再次投向帐篷,然后缓缓抬起,望向那遥远而未知的北方。
寒寂雪原……
九死一生……
向死而生……
他知道,自己必须去。这不仅是为了自救,更是为了救她,为了偿还那笔永远也无法还清的血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体内翻涌的气血与死气,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他迈开脚步,不再是踉跄蹒跚,而是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然,走向帐篷。
他需要在她最后的生机流逝之前,安排好一切,然后……即刻北上!
然而,就在他掀开帐篷帘布的一刹那,他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远方天际,有几个模糊的黑点正在快速接近,带着一股不同于慧明僧人的、凌厉而充满恶意的气息!
是幽冥殿的追兵?还是……其他不速之客?
沈墨的心,猛地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