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05章 破而后立,许都为“生门”

第205章 破而后立,许都为“生门”(3 / 4)

,“虎豹骑夜行先遣,明日再补一队。”

“董司空那里?”郭嘉问。

“监祀使府就地起,太常的礼器已编。”曹操顿了顿,低声,“他没有拦。”

“他会盯。”郭嘉道,“盯得好,我们少出错。”

曹操看着他,忽而一笑,“奉孝,今日你让‘破’变得像‘礼’,让‘立’变得像‘医’。”

“破,是为了活。立,是为了久。”郭嘉转头看向南方,“明夜再测八灯。若南位再起两度,‘生门’就不是口说,是真有了气。”

“还有一件。”曹操想起什么,“司隶从东城带来一封檄,说冀州有人言我‘弃宗庙、劫天子、诈立许都’。”

鸩目光一冷,绣刀柄露出一线光。郭嘉却只是笑,“谣言需要冬风,我们就让夏雨先落。愿墙的‘愿’,粥棚的‘香’,井里的‘水’,会替我们写信。至于冀州——”

他抬手,把灯沿轻扣了一下,火苗直起半寸,又安稳下来。他看着那一寸火,“我会答。不是明天,也不是今天。让他们先以为我们没空。”他低低补了一句,“给他们一口‘有毒的肉’。”

曹操盯着他一瞬,忽地笑出声,“又要口舌杀人?”

郭嘉摇头,“是让他自己咬到自己的牙。”他没有说得太透。他知道那封信该写在什么时候,也知道该让谁传。他甚至已经在心里写好了首句,但他把那句扔回心里,盖上盖。时辰未到,言不可泄。

**

当天夜里,许田方向先遣抵达。夜雾低,星稀薄。匠作在旧围边点起四盏灯,火苗静直,像站立的士兵。礼吏复测,角度皆在二十五以下。颍水桥西,风较大,火仍稳。扶沟土阜,土香里带着潮,像刚翻过的田坷拉。兵卒在河岸边挖出一处旧井,井底的水清得发亮,取上来,光照之下不见铁屑,只有几丝碎叶的影子。

郭嘉收到夜报,简单写了两个字:“可活。”他把这两个字夹进《诊断书》的末页。又添一行:“附:许为‘生门’初证,灯四直,水不腥,土香甜。”

他放下笔,闭目靠在柱边。观星卷轴在他心里缓缓翻过,星象在心海暗暗流。洛阳那条哭泣的老龙仍卧在焦土下,哀声未绝,但颍汝之间另一处地方,有一口很小很小的呼吸孔,像一只刚出生的小兽在草丛里打了个喷嚏。他听见了那一声极轻的“哧”,忽然笑了笑。

“睡吧。”鸩在旁,替他掖好斗篷角。

“不能睡。”他睁眼,目色清,“明日还要写‘告文’。礼官那边,我来拟。首句要写:‘敬告先帝先后,洛阳为焦,以许为养,非移宗庙之心,乃护宗庙之火。’”

“你把每一笔,都当针。”鸩道。

“针要稳。”他低声,“不然扎疼了人,便不肯再扎第二次。”

夜风从帛幕缝里钻进来,绕过他们,吹到那只盖着的小瓷罐上。郭嘉伸手,轻轻揭开,又盖上。那线焦腥被他掐住在瓷盖与罐沿之间,发不出声。他在黑里看见自己将要布的“鼎”,三足稳稳,鼎腹空空,等着火。他也看见自己胸腔那团龙煞在远处翻了一下身,仍疼,却不再窒。他把手指按在灯沿上,火在他指影里轻轻动。

**

次日,内朝未开,许县方向的第二封夜报已至。南位坠角再起一度,东仓仍沉,北邙略缓。杨彪看过后点了点头,没有再就“礼”与“所”争执。他只是对太常道:“礼官的‘告文’要先写‘敬’。”

董承黎明即起,把监祀使府的第一纸条发出:选净地,定神主之位;择日发榜,让洛阳百姓知‘权祀’将在许行,供愿书置案首;禁私祭扰民,以官祭代之,香火从公。那几行字写得极直,像刻在石上一样。

曹操亲自检阅先遣。虎豹骑于晨光中出城,马鬃在风里起伏。他在路边停了一停,看着一处粥棚前,两个孩子端着木碗大口喝粥,热气把他们的眼蒸得亮。他不说话,取下盔,站了一瞬,才再上马。

郭嘉回内帐,铺开《诊断书》。他在“生门”一页下写:“立名、立制、立心”,又在旁边加了三行小字:立名——许都;立制——行台、行署、六曹;立心——权祀、赈礼、军礼。他写得很慢,像在把一根细细的线,一针一针缝进一块破布。他知道布还会裂,他也知道布得先被缝起来,才能再承重。

写到末行,他停笔,轻咳两声,按住胸口,笑了一下。笑容很薄,却落到了纸上,让那四个字“许都为生门”看起来不再只是墨,而是呼吸。

外间忽传兵卒脚步声,司隶奉到一封急报。荀彧先接,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被废三年后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