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13章 暗影之眼遍寻金蚕

第113章 暗影之眼遍寻金蚕(1 / 8)

——鸩视觉。

夜阑,南市的风里有姜与湿灰的味道。

影子钱柜在丁字巷口亮着两盏不老实的灯,一盏偏黄,一盏偏白,像两只眼睛互相提防。

排队的人把半条街踩成泥,鞋底写着焦躁。

柜后的人笑,不露齿;笑意挂在腮边,像一块随时能撕下来的面皮。

我裹着雨披,递出一张丝票。

票背的“盐星”

粗了半分,刺孔的位置却对得很齐。

柜上少年拿着火摺子探来探去,火光在我的袖口上跳。

那一点光落在我腕内的“影纹”

上,很快又被我袖影吞掉。

“十日一折。”

少年说,语气透着刚学会狠的兴奋,“银子当天兑,夜里也兑。”

“夜里兑?”

我轻声,像问一味药该不该加盐。

“兑。”

他把丝票压在算盘下,压出“嗒”

的一声脆响,“我们不睡觉。”

我看他指节。

指节处有一线红,是被盐碱咬过。

唇角一丝笑没上去,我把袖口往下一掩,指尖在柜沿轻轻一抹,抹下一层看不见的粉。

我把那层粉藏在指腹的薄茧里,转身时踢了踢柜脚。

柜脚空了一寸。

里面是空笼子,不是钱箱。

钱不在这里。

钱在夜里“睡觉”

的驿。

我出了队,走进雨。

雨里有鼓。

鼓在北。

鼓声一近一远,像有人在大锅底轻轻敲着,提醒锅里的水记得沸。

丁字巷的尽头有一辆马车,车篷上画着一枚小小的“安”

字,收笔极短。

这是我们的车。

车夫不看我,只把缰扯了一下,缰绳有盐的涩。

我跳上车,手心里的粉落进袖里的薄袋。

薄袋里已经有三种粉:驿门灰、老仓廊木屑、票背印油残渣。

三种粉混在一起,会把钱的路给我看出来。

卫峥说,影子的眼,不用看灯,要看灰。

灰里什么都有。

我把车帘掀开一条缝,看见那两盏不老实的灯越走越远。

灯晃了一晃,好像在愁。

它不知道自己照亮了不该照的东西。

它照亮了灰。

——

“遍寻‘金蚕’。”

卫峥在地下石室的墙上点了三支红签。

红签燃得极直,火头像三枚稳住的针。

墙上挂着一幅新画的“金流图”

,细细的红线织成网,把许县、雍丘、濮阳、陈留、汝南、襄邑、酸枣、江陵、襄阳都缝在一起。

每一个节点旁都有小注,写着“仓”

“驿”

“桥”

“柜”

“作坊”

有三处被圈了重重的墨:南门驿、东市老仓、北渡庙桥。

郭嘉立在图前,未坐。

薄裘内的身子很轻,轻得像一支蘸过冷水的笔。

荀彧背手立在他侧,目光在“桥”

与“作坊”

之间来回。

程昱靠在一柄未点名的军令旁,笑意淡却锋在里。

他们都在听卫峥把“遍寻”

二字拆开。

“一寻‘蚕’之名。”

卫峥指向丝票局,“‘金蚕筹’行市三日,招来的人手多,招来的心却杂。

把‘名’先收住:凡持筹入‘王师’工所者,记名,连家口、乡里一并记。

‘金蚕’先是一块牌。

牌要正。”

“二寻‘蚕’之丝。”

他指向作坊,“天蚕丝为‘安印’底纹之本,昨夜探得三处丝房,陈留一处为旧王家铺,现无主;汝南两处为世家暗股;濮阳一处已被吕军占去。

要丝,就要人。

——‘人’在驿。”

“第三,寻‘蚕’之母。”

他点在襄邑与酸枣之间,“母种在路上,护送的是并州刀客与两名陈氏旧吏。

路线经盐洞,换马不换人。

若要截,需借‘王师封签’与‘正逆之界’。”

荀彧道:“二十天。”

卫峥颔,“七日锁‘名’与‘丝’,十日内送来第一批活种。

若有遗失,由我自请军法。”

郭嘉轻咳了一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明补牙匠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被废三年后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铁马冰河肝胆照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