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82章 天蚕之丝金钱的味道

第82章 天蚕之丝金钱的味道(1 / 6)

清晨的风有股潮味。

从城隍庙后的井口漫上来,像黑夜没擦干净留下的一道湿痕。

半地下的石室里灯还亮着,沟槽式“符文砖”

连成第一圈暗线,油光在壁面游走,像一条正被引出的细蛇。

案上两本账册摊开,纸页边缘被翻得起毛,铜墨的味道混着昨夜封过的“百草骨”

,苦里带腥。

郭嘉站在案旁,指背轻轻敲着书脊。

他没说话,只看。

荀彧在对面立着,素氅衣下摆落灰。

他只咳了一声,便也不再出声。

两人之间,只有纸叶窸窣与井下铁锤的节拍。

账册的墨迹并不整齐,那是有意为之。

真正懂账的人,知道“整齐”

最容易死。

若要活,就要让数字像人群一样,看似杂乱,可你若在高处一看,立刻能看见流向。

“像丝。”

郭嘉终于开口,“细得看不见,摸的时候又在。”

荀彧凝目,“奉孝昨夜叫她去割了人手,拿回的,是这两本?”

“还有几件小事。”

郭嘉把两本账册合拢,拇指在页边滑过,像是手里拈着尚未缫出的蚕丝,“但足够开始。”

“开始做什么?”

“缫丝。”

他说,“把钱路抽出来,拧成线,再织成网。”

荀彧沉默片刻,低声道:“钱路之网,能护人,也能困人。”

“所以要记住谁是人,谁是蛇。”

郭嘉抬眼,“文若放心,我记得。”

荀彧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知道这位病弱的军师看似轻语,落子却重。

重不在刀,重在那条看不见的线一旦拧紧,便有人喘不上气。

石阶上响起极轻的脚步。

鸩来了。

她换了一身粗布衣,腰间只是一柄不起眼的短刀,耳后那片黑羽压得很平。

她把东西一件件放到案上:断手已处理干净,布包里的血气被她用盐压住;旧枕按郭嘉吩咐换回,枕芯缝口处藏着如米粒大的铁砂;王家祠堂折断的一截檀香,灰边整齐。

“按次序说。”

郭嘉道。

“第一处,”

她的语气很平,“常和行二楼。

披肩人手腕被取。

账册两本。

段掌柜亲眼见我从檐下过。

他很怕。

怕得不敢追。”

“第二处,祠堂。

空棺里有木契三枚,皆旧年冬月。

折香一支,余三支点燃。

无其他人。”

“第三处,南门驿舍。

枕已换。

旧枕有油香,不像城内。

像海上来的货。

味道薄,沾衣不散。”

荀彧闻言微蹙,“海货?”

“像胡椒,但不是。”

鸩想了想,“更锐一点。

鼻腔会被刺一下。”

郭嘉把枕芯里那点铁砂倒在瓷盏里,指尖在砂面轻轻一搓。

金属出极轻的摩擦声。

他又嗅了嗅旧枕角落,眼神略动,“海风沾过的油。

江淮以南才有这么新鲜的味。”

“兖州的钱路,走到了水上。”

荀彧道。

“走水更快,沉得也更快。”

郭嘉轻声,“正好织网。”

他把账册重新打开。

第一页空白处,钤着一个常见的私印,刀法生涩,像是扛活的匠人自己刻的。

下是几笔小字,写着某日某处某人收付。

字不全,数不齐。

可郭嘉把两本对照了半盏茶,便把一支朱笔蘸墨,像把一根极细的丝从某一行间缝里抽出来。

朱笔落处,是一个小得几乎要看不见的圈。

又一笔,连上一行的“绕”

再一笔,从另一册的页角挑出。

荀彧站得近,看得清。

他忽然生出一个古怪的错觉:纸页下的墨迹不是写出来的,是被他用手从地底某处牵了起来。

“这三处,是同一只手。”

郭嘉点着圈与绕,“但用的是三只不同的笔。”

“这就像蚕的吐丝。”

他说,“一头的口,能吐出许多道同样的线。

若不知道系在同一只口上,便会以为是三只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被废三年后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反贼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明补牙匠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