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嘉道,“仲德,明日我去第二处地缝,你的人要借。”
“拿令去借,见牙门旗便借。”
程昱把腰间另一枚竹牌递来。
这一枚刻着“牙”
字,蛇纹之内,牙旗小如米粒,“此牌为牙门行令,凡持之,里正无得拒。
谁拒,谁罚。”
“借了。”
郭嘉收起,转身要走,忽又停下,“仲德,你为石,我为针,文若为线,惇与仁为臂,主公为手。
若这只手握拳之时,我的针会藏在掌心,不见血也能伤人。”
“你少说两句。”
程昱哼了一声,“嘴上锋利,不及手上稳。”
夜色降落的时候,营里打起了铁钉与木桩的节拍。
蔡文姬抱琴立在远处槐树下,听着这节拍一下一下落进地里,像给某个巨大而看不见的身体安抚。
她不弹,指尖轻摩那道断弦的裂口。
她在心里默记:石起、桩定、井明、旗动。
每一个字,都像一张薄薄的叶,把人的心包住,包得不紧,却不让它散。
第二日一早,程昱召里正、族长、豪右、商贾、匠头,于喉城内设三榜:安民榜、徙民榜、禁军榜。
安民榜写“井有水、仓有粮、城有医、路有旗”
,字大如斗;徙民榜写“徙者有田、有利、有护”
,字略小,却一笔不乱;禁军榜写“军中十禁”
,字最细,却刻在石上,榜下立杖。
一时人潮拥挤,指指点点。
有人心里不服,面上不敢露;有人看懂了,眼里落下一寸光。
榜旁摆一方木箱,刻“诉”
字,谁有不平,写下投箱。
程昱亲开,逐件批答,能解即解,不解即记。
他把“诉箱”
的钥匙挂在自己腰侧,谁问,他便把钥匙举给谁看——不是炫耀,是告诉人:门在。
第三日,有人来闹,是陈留某豪右,惯于“收路费”
,不服盐价、水路、牙门令;他自以为献马三十,便可换“过河不缴”
。
程昱不动声色,只命人取来“盐库账”
“水路册”
“牙门令册”
,三册摊开,纸页边角被风掀起又掀回。
他请豪右坐,斟茶,茶不热,只有微温。
他先谢其“献马三十”
,后指册:“盐有价、路有册、牙有令,你献马换过,便是破例。
破例一开,秩序破。”
豪右怒:我有功。
程昱点头:“有功记功,午后你去军府领功牌。
功归功,法归法。
你若再闹,我替你把功牌也收了。”
豪右被他的眼神定在席上,像被一块石按住胸口,一时喘不过气,讪讪告退。
门一合,程昱吩咐:“功牌照旧给,盐价不变;明日派人暗查此人乡里,若有贫寒户,暗助盐与粮。”
属吏惊异:“为何助?”
程昱道:“他要面;人要心。
面给他,心给人。
面一给,他就不再无面地闹;心一给,他乡里就有嘴替我们说话。”
午后,军校来报:济北方向有探马,两次试边。
夏侯惇拔斧欲追,程昱按住:“不追。
让他们看见我们在数石、点旗、量丈、立榜。
看久了,心里虚。”
惇不服,瞪眼。
程昱抬下巴指向河上:“探马不怕斧,怕秩序。
秩序一来,他们最怕自己的后院起火。”
黄昏,心城第一段内渠贯通,水从城西入,绕仓而行,出东而合大渠。
一队儿童踩着木桥走过,桥板出咯吱声,有孩童故意踩重,笑得咯咯。
桥下有水波,一圈圈扩散开去。
程昱站在桥头,按剑不语。
他喜欢看这种波扩散的样子——像一条无形的线,把许多人拴在了一处。
夜半,帐内烛影摇。
荀彧带来两封信,一封密,袁氏探子内报;一封急,徐州陶氏使者递帖。
荀彧展开:“袁氏北面集骑,似有南窥之意;陶氏求援,言黄巾残部扰境,愿以盐铁易粮甲,许之则便,拒之则怨。”
“拒之。”
程昱斩钉截铁,“盐铁只在牙门,不能脱网。
若给徐州一路,后患无穷。
至于黄巾扰境,路远且虚;让刘备去